第五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
1、游戏的心理结构:P145
成分:认知和情感。
表达方式:语言和动作。
纽曼:游戏描述为具有各种方式和各种行动的过程。
游戏方式:感觉运动、表达情感、口头和认知的方式;
游戏运动:探索、重复、复制和变换。
游戏行为的心理特征: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
a、自我导向b、心理主动性c、灵活性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a、内在动机b、内部控制能力c、假装
游戏的心理过程中主要有想象、动机(需要)、情感体验及自我调控。
2、游戏的心理特征:P149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3、游戏动机论:P156
(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剩余精力说——席勒
松弛说——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生活预备说——格罗斯
生长说——博伊千介克
(3)情感涨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机能平衡:补偿说——弗洛伊德
同化说——皮亚杰
(4)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觉醒论——伯莱恩
权能-效果论——怀特
4、游戏动机系统:P168
儿童的需要与游戏动机:
美国学者普林格尔在1975年在《儿童的需要》一书中,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儿童的心理——社会需要,即四种基本的情感需要:(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2)对新体验的需要(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4)对责任感的需要
5、学习的“游戏性动机效应问题”:P175
游戏性动机效应——起到强化和推动学习的作用,它可以使儿童对学习活动产生好感,激发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活动目标的注意和坚持的持久性。
6、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P176
(1)探索性活动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
(3)假装/象征性游戏(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达到高峰;“小型化”“抽象化”“社会化”)
(4)规则游戏
(5)结构游戏
(6)象征性游戏
7、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P178
(1)游戏的发展往往是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8、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P179
(1)婴儿游戏(0-3):在婴儿晚期2岁以后,出现了象征性游戏的萌芽
(2)幼儿游戏(3-6、7):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其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3)童年游戏(6、7-12、13)
9、幼儿园游戏类型:P186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10、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P187
(1)游戏准备: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经验准备。
(2)游戏观察:
(3)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游戏法、指导游戏法、“真实发言人”
真实发言人——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