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技能的形成

2010-12-16 11:17:37 字体放大:  
编者按:教材是考试的依据,所以先得从教材下手。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知识的学习”。考生在复习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以基础为根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专题
   2010年教师资格报考指南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语文说课指导专题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心理学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加里培林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一、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二、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三、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