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精品学习网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与心理发展”,希望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多的收获。
教育与心理发展
本章考点
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影响心理发展的各个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发生认识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如何看待遗传、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皮亚杰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定义: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如何理解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P22
4、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P22
5、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①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②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影响心理发展的两大基本因素:遗传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顿,于1869年发表了《遗传的天才》(PD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华生★)
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前遗传素质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
3、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 (白板说)★。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华 生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机械地强调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否认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5、二因素论
(1)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 斯腾
(2)观点:心理发展单纯地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并非单纯地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个体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6、辨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简述皮亚杰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2、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3、发生认识论★: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心理的发展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构建心理结构,从而在心里上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4、埃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观的内容:
①乳儿期(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②婴儿期(1.5-3)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
③学前期(3-6)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④学龄期(6-12)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⑤青少年期(12-18)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⑥成年早期(18-25)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
⑦成年中期(25-60)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
⑧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绝望感
6、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7、最近发展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运用已有的只是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另外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是最近发展区。
8、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种表现:
①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不断发展;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的提高;
③间接、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