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精品学习网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儿童心理学讲义:比纳和测验学派”,希望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多的收获。
过去儿童心理学研究上所用的日记法或传记法,大多一次只能忻究一个或少数儿童。霍尔广泛应用的问卷法,虽然可以用于较多儿童,但科学性较差。测验方法出现以后,对于用比较精确的数量方法研究较多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1857-1911)是这种测验学派的代表人物。
当然,测验法并不始于比纳,在比纳以前,就有人提出并加以应用,如美国的卡特尔(J. M.Cattell)、德国的艾宾浩斯(H.Ebbinghaus)都是。只是他们还没有给测验法以有系统的、精密的设计,只有到了比纳的智力测验出现了以后,测验法才真正完善起来。
比纳和西蒙(T.Simon)合作制成了由许多题目构成的第一个测验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准量表(如儿童应通过哪几个测验)叫做1905量表。1908年加以修订后,叫做1908量表或第二个量表,同年他发表了他的著作《儿童智力的发展》。1911年又对1908量表进行过一次修订。比纳、西蒙量表只提智力年龄(即通过某些测验就算达到某一智力年龄)。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推孟(L. M.Terman)继续研究,对比纳、西蒙1911量表再加以修订,成为1916斯坦福修订量表,在这里,他将施太伦心理商数改为智力商数(1Q),其公式是: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IQ
测验法至此算是达到比较成熟的地步。自此以后,一方面,各种儿童心理测验不断出现,如奥地利彪勒(C.Bühler)的维也纳发展量表、美国格塞尔的耶鲁发展量表等。另一方面,除了智力测验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心理测验出现,如能力测验、品格测验等。当前西方各国还把测验当做一个重要的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工具。
测验在儿童心理研究上是有一定用处的,但由于这种测验的一些理论问题还搞不清楚(如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测验的是智力、能力还是知识经验,以及测验本身的信度、效度等问题),过分滥用它来贸然断定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