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2013-10-09 09:39:50 字体放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精品学习网整理了“201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希望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多的收获。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性。整个少年期,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而造成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与此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为。随着生理的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弱,所以常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青年初期

这是指14、15岁~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年初期是个体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以上是201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的全部内容,更多考点请关注: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 >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