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教师频道编辑为参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创新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教学就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就体现了开放性,也只有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保护,创造力需要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召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传授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语文能力之一,它对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他所具有的知识和智慧为基础,而且与他的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很佩服,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开放性阅读,教师要亲近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尔后“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勇于思考、畅所欲言、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能难倒老师?”“同学们,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好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以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令人愉悦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元理解和表现的平台,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感悟。追忆往昔的教学轨迹,真正的默契畅行于那种举手投足间的理解和包容。如果孩子能随着教者亦或教者就着学生于细节处读出鼓励、赞许,疑惑或渴求,那么这种教学上的激励手段就不会仅停留在语言这一层面上,那么这样的课堂沉淀的就是真正心灵上的沟通,收获的是静谧的和谐。学生在享受这种和谐的同时,就会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就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激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这就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创设了必要的条件。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讲述,或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直接、更生动。我认为实现大语文教学观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养成研究性阅读的习惯。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有步骤的阅读行为。开展研究性阅读应力求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课本向课外读本的延伸;二是由课本向社会、自然的延伸;三是边读边悟边总结。比如一年级下的《春雨的颜色》一文,教师就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触摸、感悟、体会春天的景色和韵味,帮助学生理解、发现春的真谛,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实现研究性阅读的自然延伸。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桃林那间小木屋》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思考语言上的选择、情感上的拿捏收放,那么学生就会泛着情感的浪花去享受“拾贝”的过程,去收获信任对每个人的震撼。那时,课文带给学生的感受将会从纸面上的文字跃升到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