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给国内众多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与其在夹缝中尴尬前行,不妨转作进口贸易。
盛极一时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时间出现了诸多状况: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次贷危机影响、利润缩水……一度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世界工厂”名号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倒闭潮”风波还未平息,暂时逃过一劫的加工贸易企业如何面临新的挑战,实现漂亮的转身?
张宁(化名)在宁波爵溪经营一家针织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宏观经济形势趋紧以来,该企业的生存状况就一直不乐观。“一年以来,成本增加了30%以上。我们的产品提了几次价,但毕竟客商接受的幅度有限,现在还有很多单子是亏本的。亏本也要做,保住市场是第一位的。”张宁表示。
像张宁这样的老板在爵溪还有很多。这个不到3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集聚了一整条针织业产业链,为30个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加工服务,而截至6月底,这里的500多家企业中已有100多家企业停产,目前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今年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保命的一年。”浙江一位官员坦言,受美国经济衰退及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大批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生存维艰,新办企业“无米下锅”,部分企业甚至“异常倒闭”。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年初在珠三角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闭潮”已经蔓延至长三角。
与珠三角类似,长三角也是以外向型企业居多,这类企业的存在基于两个条件:一是便宜的原料,二是便宜的劳动力。虽然这两个条件是外向型企业的“发家资本”,但近年来其弊端也在不断暴露:正是因为这类企业基于这两个条件而存在,才造成了我国外向经济滋生出大量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附加值低的低级制造业。
“长三角经济长期以来被称作‘板块经济’,以规模小、发展快而著称,在原材料上涨,经济形式不景气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表示。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但用在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发展中,并不适合。企业小并不意味着容易调头,而是意味着竞争力不强。
“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十分严重,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正在加大。”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报告显示。一位银行业人士也透露,接下来两年的贷款融资环境都不乐观,企业贷款更难。难怪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说:“去年是银行争相上门要我贷款,现在我找了多家银行都没有一家肯理我。实在不行,我只能去找民间借贷。”
由于资金面的持续紧张,不少中小企业只好将民间借贷作为融资渠道,而民间借贷的盛行,又直接导致借贷利率大幅度上升,一旦企业换不清债务,资金链又断裂了。
尤其是身陷上下游挤压的企业,必须同时面对上游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飞涨,以及下游汇率快速提高和次贷危机下国外订单的萎缩。这些在夹缝中“苟活”的企业,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找好出路,一旦成本再上涨一小点,等待它们的只有停产甚至倒闭。
或许英国《金融时报》最近的报道给了些提示,报道说世界银行对考虑2006年物价的各国国民总收入水平——“购买力”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显示,中国的购买力已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这给国内众多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与其在夹缝中尴尬前行,不妨转作进口贸易。
笔者调查发现,已经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中小企业尝到了甜头,广州高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雪飞就是进口贸易的受益者。他做陶瓷出口起家,3年前转做澳洲进口红酒,05年到08年,公司从最初的每个月进口半个货柜到现在每个月进口6个货柜,从最初的一个品牌到现在代理70多个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升温,进口市场渐入佳境,国家贸易政策也从原来的“奖出限入”转向“进出平衡”,并不断出台鼓励进口的政策。有专家预言,中国的进口贸易势头,将在近几年汹涌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