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十五

2014-10-11 16:30:28 字体放大:  

三、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空间配置和时间配置)

(一)人员配置的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

1、要素有用原理(任何要素都是有用的,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而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所有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正确的识别人才,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人尽其才)

2、能位对应原理(人与人之间能力和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不同,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特点和水平的职位上,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利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和岗位相适应。能力的特殊性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坚持能级层次原理,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能,人尽其才)

3、互补增值原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处补他人的短处,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时互补产生的合力要比单个人的能力简单的相加大而形成的合力大的多,群体的整体功能也会正向放大;反之整体的整体功能会缩小,个体优势的发挥也受到人为的限制。密切配合互补增值。)

4、动态适应原理(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应又会变成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人和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岗位工作内容变动适应,达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5、弹性冗余原理(在人与事的配置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劳动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要给劳动者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又要保障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

四、企业劳动分工

(一)企业劳动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的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分为:社会分工(一般分工、特殊分工)、个别分工)

(二)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

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

2、能不断的改革劳动工具,是劳动工具专门化。

3、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

4、劳动分工大大扩展了劳动空间,使产品生产过程有更多的劳动者同时参与,因而有利于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快生产进度。

5、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因劳动者经常转换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

(三)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只能分工、专业(工种)分工、技术分工

(四)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五、企业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各种整体性的工作。

协作以分工为前提,分工以协作为条件,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在协作的原则下分工。分工和协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协作的形式:简单协作(简单分工) 、 复杂协作(细致分工)

企业劳动协作:企业之间的协作、企业内部的协作;协作范围:空间范围劳动协作、时间范围劳动协作

(二)企业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

1、尽可能的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的规定。

2、实行经济合同制。

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