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复习精选18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①在个体层面,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要协助老年人解决因为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②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是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建立更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乐享晚年。
③在宏观层面,老年社会工作者还参与制定有关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方案及相关政策,致力于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4.1.1老年的界定
(1)老年的年龄界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作为老年期的开始,我国政府则多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①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 生理年龄指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生理年龄常常是一个人日常功能发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②心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 心理年龄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
③社会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 社会年龄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社会年龄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
(2)老年期的划分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把60~69岁的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年人。
4.1.2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的老化老化是指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的现象。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
(2)心理的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3)社会的老化 角色理论是有关较年老的人的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影响的理论。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这一理论认为成功的老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应。
4.1.3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2)经济保障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现代社会中,在延期支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老年人关心的是有没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能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领到的养老金够不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等。
(3)就业休闲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
(4)社会参与 老年人要贡献社会,需要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深度参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5)婚姻家庭 老年人有维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