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工作实务》练习题(17)

2015-04-07 17:35:21 字体放大:  

第四题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儿子刚考上初中。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妇”,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妇”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妇”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第五题

杨欣伟小的时候他父亲因为犯罪判处死刑,剩下年幼的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在某书店做管理员,收入很微薄,为了维持家用,母亲在工作之余去做家政,非常辛苦,忙碌的母亲没有时间来关心和照顾杨欣伟。杨欣伟经常与社区的几个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还曾因为盗窃而被判入狱。出狱后的杨欣伟不去找工作,整天惹是生非,慢慢竟染上了毒瘾,妻子得知后非常气愤,为了帮助杨欣伟戒毒,妻子以身试毒却同他一样无法自拔,为筹毒资两人走上了盗窃之路,妻子被判入狱一年。

现在杨欣伟与母亲还有他两岁的女儿住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小区中,三个人挤在一问很小的阁楼里,依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艰难地生活。看着年幼的女儿和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想到在狱中的妻子,杨欣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在家里自己实行戒毒,并且打算去找工作,他为将来的生活做了详细的规划。可就在杨欣伟对生活信心满满时,妻子却在狱中寄来了离婚协议书,这让杨欣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将来的生活又失去了希望。杨欣伟的母亲看到儿子的状况,非常担心,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杨欣伟的问题,制订一份服务方案。

第一题答案

1.社会工作者已完成了接案和预估的工作。在接案阶段,王某是自己主动向机构寻求帮助的。王某在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之前被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并且进行药物治疗,但是王某认为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缓解抑郁症状,找回自信和生活的动力。王某求助动机强,社会工作者比较容易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安排了与王某的会谈。通过会谈,社会工作者搜集相关资料,对王某的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状况、工作情况、同伴关系有了简单的了解,并对案例进行了预估。

根据王某的描述,造成王某现状的原因主要是:

(1)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半年后,因为领导突然任命他做另一部门的项目经理,王某要独自面对工作上的很多问题,所以他倍感疲惫,没有信心。

(2)家人的期望。在王某的成长过程中,家人对王某总是寄予很大的期望,这也对王某的成长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3)王某个人的认知。为了达到领导为他设定的目标及要求,他一直都很努力地工作;当他怀疑自己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和目标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进而自我否定,同时伴有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所以,王某现在情绪低落、抑郁的现状主要是由自责和内疚引起的。

2.针对王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如下介入策略:

(1)帮助王某宣泄负面的情绪。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治疗技巧“支持、探讨~描述一宣泄”让王某把隐藏的各种负面情绪进行宣泄,有助于王某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

(2)改变王某的认知。根据王某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和王某介绍认知、行为、情绪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王某进行服务。通过改变王某的错误认知,即改变王某“一定要达到别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否则就会感觉自己很失败”的认知,让王某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现在所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反思。

(3)和王某的家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真正了解王某的处境以及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让他们意识到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家人过高的期望给王某造成的压力:通过交谈,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王某的家人对王某进行更多的支持、鼓励,给王某创造一个更宽松的家庭环境。

<--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