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精力过剩论认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要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练习论认为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重演论认为是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娱乐论认为是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互动游戏),幼儿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游戏。幼儿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促进认知、体现创造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体质、参与社会生活,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记忆策略是视角重复和特征定位。儿童的自我控制活动包括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攻击由工具性攻击向故意攻击转化。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小学生学习兴趣特点: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后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最初学习兴趣不分化,以后分化到各学科;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学习上起一定作用,中年级后逐步降低。
在记忆上有意记忆,意义记忆逐步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超过形象记忆,童年期元记忆发展很快但水平有限。童年期是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10岁是过渡的转折期。由小学思维发展要经过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自我评价是从具体到抽象过渡,从外显行为到内部心理世界。小学生在归纳、演绎类比推理上都有发展。儿童欺负原因有“竞争假设”、“外部特异性假设”、“心理理论”、“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