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名词解析:镇静催眠药

2010-11-25 17:38:39 字体放大:  

名词: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

解释:能减轻焦虑、诱导安静和睡眠的任何中枢神经抑制剂。这类药中有几种具有引起遗忘、肌肉松驰,或抗惊厥特性。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还包括酒精、丁螺环酮、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乙哌酮、氯炔醇、炔氨酪、甲丙氨酪。巴比妥酸盐类治疗安全指数(治疗量:中毒量)较窄,过量时可致死,其滥用倾向高,迅速产生耐受和躯体成瘾。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乙哌酮、氯炔醇和炔氨酯导致躯体成瘾和误用倾向,过量时也有高度致死性,这些药物不宜长期用于治疗失眠。所有镇静催眠药均可损害注意、记忆和共济运动;其他常见的影响有宿醉、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困倦、口干、胃肠蠕动减弱及情感不稳。偶尔可产生兴奋或愤怒等反常的反应。入睡时间缩短,但REM睡眠受抑制。撤除此类药物后可产生REM睡眠的反跳和睡眠形式的恶化。结果尽管所用的剂量未超过处方量,长期治疗的病人可能在躯体上和心理上成瘾。戒断反应可能比较严重,可在使用中等剂量镇静催眠药后数周出现。戒断症状包括焦虑、易激惹、失眠(常伴有梦魇)、恶心或呕吐、心动过速、出汗、体位性低血压、幻觉、肌肉痛性痉挛、震颤和肌阵挛性抽搐、反射亢进,以及可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的癫痫大发作。在停药或迅速减药1周内可出现戒断性谵妄。长期滥用镇静催眠药易损害记忆、言语和非言语学习、动作灵敏性和共济运动。这些损害在脱毒治疗后持续时间长,甚至可导致永久性遗忘。

<--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