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小编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注意的概念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注意的概念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活动,就必须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活动的对象上。学生要想学好功课,就必须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仔细地观察挂图,聚精会神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里讲的“专心”、“仔细”“聚精会神”等心理现象,就是注意。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它们不可能同时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人们总是选择特定的客体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例如,学生注意听讲时,其心理活动指向教师讲课的内容与活动,并不指向教室内外的其它对象。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的特点就是注意的指向性,也就是说,注意的指向性所表明的是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有选择地指向特定对象,而且可以使注意在这个对象上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注意的集中性是人的心理活动离开其它无关事物与活动,从而集中到某一特定对象上,并对其它有妨碍的活动产生抑制。正是由于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对象,才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它事物处于“注意的边缘”或注意的范围之外,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视而不见”。由此可知,注意的集中性所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水平和强程度。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对象时,同时也就集中于这一对象。没有指向性,也就没有集中性,而指向性又是通过集中性表现出来的。可见,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指向性主要是指反映一定范围的对象,离开其它对象而言,而集中性则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对象反映得清晰、完善和深刻程度,以及对其它事物的各种干扰加以抑制程度。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事物,如一张桌子、一幅画等,也可以是内部事物,如自己的想法等。引起注意的对象是注意的中心,其余的东西就处于“注意的边缘”,或注意的范围之外。由于需要不同,人们注意的中心是可以相互变换的,新的对象不断变成注意的中心,原来是注意中心的对象又退居为注意的边缘,甚至完全不被注意。正因为此,才使得人们有选择地省时高效地加工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信息。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注意能保证人们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事物,是人们细致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性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许多实验表明,注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和智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影响。
注意之所以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是由它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
(一)选择功能
注意使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目的相一致的各种事物或活动,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的影响,使指向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指向的对象得到更加精确地反映。这种选择功能既表现为对心理与行为方式的选择,也表现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选择。由于注意的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才能正确地指向和反映客观事物。否则,千变万化的外界事物,不加选择地进入人的意识,或者人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全部同时呈现出来,那么人的心理活动将是一片混乱,任何活动都不可能顺利进行。
(二)保持功能
注意能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直到活动达到目的为止。如围棋选手在对弈时,为了战胜对手可全神贯注棋盘风云几小时;外科大夫为了抢救病人可连续数小时站在手术台前,集中注意做手术。这些都说明注意具有保持功能。没有注意的保持功能,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就不可能连续地顺利进行,也就谈不上活动效率的提高。
(三)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能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这种变化。如汽车司机随时注意交通情况,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改变行车的速度和方向,以确保行车安全。注意的监督作用表现为能随时发现自己行动的错误,并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及时进行调整,对错误及时纠正。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保证人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生理机制很复杂,它和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层次的活动有关。
1.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网状结构能使大脑皮层和整个机体保持觉醒状态,使注意成为可能。临床上网状结构受损伤的患者,处于非觉醒状态,也就没有选择性注意。可见注意与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有关。
2.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定向反射又叫探究反射、“是什么”反射。它是当人和动物所处的周围出现新异刺激时,通过神经兴奋和冲动的传导,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调节有关感官朝向刺激物,以便揭露它们“是什么”。有了定向反射,人和动物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作出适当的反应。
3.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额叶有确定活动目的、调节与控制行为的机能,它直接参与并调节由言语指示而引起的有意注意。额叶受损伤的病人,无法根据言语指示及一定的活动目的维持有意注意,他们对外界刺激过分敏感,特别容易分心,因而他们无法完成有目的的活动。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在注意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外部动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应性运动。当注意某一事物时,人们对感官进行的适当调整性行为就叫适应性运动。如注意看时,视线集中在某物体上,举目凝视;注意听时,把耳朵转向声源,侧耳倾听;注意思考问题时,常常眼睛呆视,双眉紧皱,凝神沉思。这些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凝神沉思都是注意的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一些与活动任务无关的动作就会自然而然地停下来,使人的外部动作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比如学生听课入神时,会昂起头一动不动地望着老师。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会变得格外轻微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吸短而呼长。当注意达到高峰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现象,即所谓的“屏息现象”。
此外,在非常强烈的注意状态下,还会出现心脏跳动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现象。
一般来说,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真实情况是相一致的,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了解人的内心活动。但在特定条件下,人可以通过假象来掩盖注意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心状态不相符合的特例,即所谓貌似注意实际不注意或貌似不注意实际注意的现象。因此,在判断一个人的注意时,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
了解注意的外部表现,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掌握了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判断他们是否在注意听课。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注意的外部表现,如姿势、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判断他们是否注意。一经发现学生注意分散的苗头,不等他们完全脱离教学活动就及时加以引导。
四、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孤立地存在,它总是参与到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之中,并以心理过程的反映内容为自己的指向对象。我们常说:“注意汽车”,“注意老师的话”,只是把“看”和“听”的省略罢了。
注意没有自己单独的反映内容,人在清醒时,总是把注意指向某一事物,这个事物实为心理过程的反映内容。平时说“没有注意”、“不注意”并非指心理活动进行时什么也不关注,而是说注意没有指向当前应该指向的事物,而指向了其他无关的事物。
注意是心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并伴随心理过程的始终,还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且有方向性。任何心理过程的开端,总是表现为注意指向这一心理过程所反映的事物。在心理过程开始之后,注意并不消失,它保证某种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并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直至达到活动目的为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就能清晰、完整、深刻地感知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对其它事物就很少觉察或根本觉察不到,为富有成效的学习创造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