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故事大王 > 历史故事

“朦胧战争”留下的启示

编辑:liuxw

2011-04-21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两天后,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一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对整个西线盟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盟军在宣布以武力实行海陆封锁,切断外国对德国的物资供应的同时,只是利用轰炸机抛撒传单,进行宣传战,也没有对德军发动任何攻势行动,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对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奇怪现象,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朦胧战争”。

追溯这个时期战争的发展过程,历史学家认为,“朦胧战争”只是一种表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战争双方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出发,在围绕切断对方供给线的同时,利用战争间隙,积极备战下阶段战争而展开的一场特殊的战争。今天,重温这段特殊的战争,并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对于未来的战争,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经济打击,多维出击,是降低高技术兵器优势的有效方式。纵观这次特殊的战争,双方围绕着切断对方经济供给线展开的激烈战斗,突出地反映了现代战争综合性、多维性的特征。未来战争,由于高技术兵器的技术复杂,零部件多,特别是在战场上经常受到作战环境的制约,很难及时得到战场保障、保养和维修。为此,在未来的作战中,如果着眼于对敌实施积极有效的物质封锁和经济制裁,或组织特种作战部队深入敌后,袭击和破坏敌后方保障基地,切断敌战场上赖以依存的补给源,其高技术兵器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作战优势也必将大打折扣。

善用谋略,因敌制变,是获得战场优势和主动的关键。在英法实施经济封锁战的过程中,德国除进行反封锁战以外,采取了声东击西之谋,即积极地在东线进行作战准备,从心理上麻痹盟军。而集中兵力突然从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并很快达成了战争的目的。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战争中只要善于施谋用势,就能够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也概莫能外。

战中备战,以逸待劳,是赢得现代战争的重要一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两国与德国进行的这场长达8个月的特殊战争,交战双方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斗争,然而,双方并没有因此放松战争的准备。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尽管战争样式和特点与以往已发生质的不同,但周密地做好战争准备,并在作战中不断地加以完善,达到因敌制变,以逸待劳的目的,仍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标签:历史故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