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故事大王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

编辑:sx_xingt

2013-03-18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历史故事: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历史故事: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

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 自从世纪之交以来,伴随着西方的相对衰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有好事者提出了中国模式这一概念,甚至已经有人将该模式的出现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我的问题是:大家都在说中国模式,其中究竟有

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

自从世纪之交以来,伴随着西方的相对衰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有“好事者”提出了“中国模式”这一概念,甚至已经有人将该模式的出现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我的问题是:大家都在说“中国模式”,其中究竟有没有、或者说应不应该有“法治的中国模式”的一席之地?

然而,我发现“法治的中国模式”这个字眼在中国的学者看来似乎有些不舒服,以至于学界很少有人用。在某些激进的法治论者眼里,什么“法治的中国模式”简直就是国人奢谈。有的人甚至用“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来慨叹我国的法治事业。但我想,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无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法治的理想彼岸并非那么容易到达,毋宁说是一个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充满了磨砺和奋斗的历程。法治不是合法性、人权、民主等几个相关词汇的简单堆砌和捆绑式宣传;其背后蕴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尽管法治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理想”,成为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成就”;但全世界各国的法治事业,无一例外都是邓正来所说的“在地化”的。

对于中国人而言,只有真正地认识当下中国的民族“生命体征”,真正地把握中国法治发展的www.yxi.cc“脉搏”,才能谈得上“对症下药”或“温补气血”,运用中西医各种有效手段“祛病固本”或“强身健体”。

作为深受全球华人尊重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百年前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及其配套的制度设计,实为医治贫病中国的一剂良方。可惜孙中山过早逝世,宏伟蓝图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蒋介石政府的实践可以归结为“山寨版”),大多只能停留在某种“思想法治”的范畴。但它仍不失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性创造,在世界法治的宏伟殿堂之中第一次贴上了中国人的醒目标签。作为“此在”的中国人,我们已经被历史和现实“锁定”,有义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法治理想图景,也应开动脑筋、努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到达法治理想彼岸的可行路径。我们要接续和超越前人的努力,创造彰显民族主体性的“法治的中国模式”。

我们现在整天说“中华民族”,但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概念的形成主要应归功于辛亥革命。郑师渠指出,中华民族的主体可以说早已存在,但毫无疑问是一个“不自觉的主体”。经过近代反帝反封建革命,她才变成了一个“自觉的主体”。的确如此,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最终作为一个“国族”(“大中华民族”)被定格,我们的民族主体意识才得到空前强化,我们的民族性才得以全面展现。

当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着眼于民族独立与解放,与今天有所不同。我们的历史使命则在于民族伟大复兴,是为“新”民族主义。其中关键的环节是使“主权的中国”成为“主体性的中国”(邓正来语)。虽然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但全球化并非“去民族化”的全球化,毋宁是一种罗兰·罗伯逊所言的“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也就是说,要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倡导“包含式的区别”,认可人类的社群主义的文化禀性,尊重民族个性和文化多样性。法治当然也不例外。

布雷恩·塔玛纳哈细致地梳理了法治的不同版本,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地法治观的“模棱两可或者尖锐对立”,看到了人们对于法治所持的理解“大相径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差异——法治的变迁性与语境化。连世界上普世价值观的“头号推销商”——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法治的类型化事实,不得不承认各国应“以适合于其社会情势的方式理解法治”。我认为,中国的民族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治的中国模式”之基本样态、问题和趋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客观上要求某种“包容性增长”,要求确立独特的法治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中国人更应站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上看待“法治的中国模式”,共同创造彰显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历史故事: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法治文明”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科幻故事      恐怖故事

标签:历史故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