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故事大王 > 名人故事

刘少奇人物事迹简介:指导老、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编辑:sx_liax

2015-11-25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刘少奇人物事迹简介内容如下。

刘少奇人物事迹简介:指导老、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反抗日本侵略者,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抗战胜利后,这一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中共必须调整自己的政策,以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为此,1946年3月,毛泽东、刘少奇商量起草了一个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电。随后,刘少奇又同任弼时、薄一波、邓子恢等人逐条研究起草,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初稿。5月4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一文件,史称《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是中共在当时情况下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标志着党的土地政策已经从实行减租减息转变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其时,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已经拥有1亿多人口。《五四指示》的贯彻,使大多数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在随后爆发的内战中,获得土地的广大农民坚决站在共产党一边。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新形势的出现,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月至9月,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同《五四指示》相比,《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更加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对所有土地统一平均分配,并归各人所有。

1947年10月,《土地法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公布施行。随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般掀起,连国民党统治区也受到极大震撼。到1948年秋,在1亿多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各阶层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亿万翻身农民阶级觉悟和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和参军参战,有力地支持了全国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拥有1亿多人口的老解放区已经按照《土地法大纲》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但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中,土改工作仍由刘少奇分管。1950年1月4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指示,2月12日又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起草《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征收公粮的指示》,提出新解放区分阶段、分地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步骤。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获得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提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方针和关于富农土地问题等方面的政策。全会通过刘少奇的报告,同时决定成立由刘少奇负责,彭德怀、习仲勋等参加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负责审定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和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6月14日至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一届三次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土地改革问题。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历史经验和方针政策。他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的起草修改情况向会议作了说明。7月下旬,刘少奇又主持制定《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8月经政务院通过后颁布施行。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法》是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文件。它总结建国前制定《五四指示》、《土地法大纲》及其施行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切合建国初实际的新政策。它明确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规定保存富农经济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政策。到1952年冬1953年春,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农具、房屋等生产资料。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历史原因,反封建这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承担了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党经过领导制定和贯彻《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三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一步一步地领导农民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终于彻底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刘少奇在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少奇人物事迹简介到这里就结束了,精品学习网,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推荐

关于刘少奇人物事迹简介:刘少奇家世  

描写刘少奇英雄故事: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标签:名人故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