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uxw
2011-01-07
发黄纸页上飞扬的字迹,这些或毛笔、或钢笔、或圆珠笔写就的家书,字字关情。汇集了从明清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个小型的家书展览,引起此间观众强烈的共鸣。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于今年四月在此间正式启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内外炎黄子孙踊跃捐赠家书。两个月以来,项目组委会已收到家书八千余封,另外得到家书线索一万多封。而这个展览就是这项行动的第一阶段成果展示。
该展从应征家书中挑选一百余封,并配合相关的说明文字和图片,展览分前言、明清家书、亲子家书、敬老家书、军旅家书、爱情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等部分,所选家书基本上代表了各个时期民间家书的风貌。
一位刚刚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写给留在大陆的表弟的家书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时值春节,他思念家乡,也表达出因时局不定而无法安身的无奈。据组委会介绍,这封信原藏在一本旧书的夹缝中,被人撕成两半,藏在书中,得以保留下来。
吉林省吉林市的马氏三姐妹于一九四八年失散,大姐和小弟在大陆,二姐去了台湾。直到一九八八年的再度重聚,在四十年的岁月里靠着往来于两岸的书信联络着亲情。此次展览选了部分书信公开展览。
组委会目前收到的大量家书中,既有名人手札,也有普通百姓的家书,其中许多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比如明清年代的家书;孙中山先生的亲笔书信;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手札;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先生的三封家书;沈从文先生的家书等。
随着活动的开展,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家书被捐赠出来。那么这些家书最终的去向将如何呢?
对此,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副主任徐庆全介绍,除了评选一百封“最具价值的优秀家书”入藏国家博物馆外,还将评选出一千封“优秀民间家书”,颁发获奖证书,同时,组委会还将与出版机构合作,从寄来的书信中归类、整理,择优出版中国民间家书系列丛书,让更多有价值的家书与世人见面。
在传统书信衰微的今天,通过民间家书的征集和展览,倡导内涵丰富的家书文化,弘扬人间亲情,这是组织者的初衷。那么家书的意义就仅止于此吗?
徐庆全认为,每一封家书的价值基本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历史层面、社会层面和家族层面。即使是普通的百姓家书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历史研究中,有许多重大的史实是靠书信来确认的。可是具体到用家书来证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民间家书。”
他介绍,从这次征集到的家书来看,不少家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李仲来教授捐赠的一百多封哥哥写给他的家书,写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0年,他哥哥是北京市延庆县农村的一名会计,可以说从一个视角见证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历程。
标签:民间故事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