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zhangf
2013-03-27
【编者按】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的关注,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国梦”作文精选:农民儿子为农民当记者,供大家参考!
“中国梦”作文精选:农民儿子为农民当记者
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小时我是听着收音机播新闻长大的,读初中时我是《南方日报》的忠实读者,参加工作后每天必读,新闻让我知天下事,听新闻看报纸新闻,对我来说就象每天吃饭一样必不少。从小我就萌发长大当一名记者,当一名记者就是我梦想和奋斗目标。
我在《南方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处女作《提倡简朴办丧事》的读者来信,使我走上新闻记者岗位。1991年12月初,我作为海丰县驻联安镇社教工作队队部资料员,在农村参加社教工作期间,目睹几户农民为老人病逝大办丧事。有的送葬阵容浩浩荡荡,哀乐震天,几十辆摩托车开道,大车载祭品,小车载贵宾,送葬的人数以千计,鞭炮一路鸣,纸花铺滿路。同时,还大摆酒席宴乡亲。我写了《提倡简朴办丧事》一稿在1991年12月10日的《南方日报》发表后,在当地引起反响,我凭着这篇稿于1992年2月被选调为汕尾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当了记者后,我更勤跑写新闻本台发稿之余,还给省级电台、报纸投稿。作为农口线的记者,我忧农民之所忧,急农民之所急。
1992年6月,我被派往素有“汕尾粮仓”的梅陇镇采访。
此时正是到了收获的季节,我回到盛产稻谷的故乡——梅陇平原采访,沿途看到田野上、谷场上尽是金灿灿的稻谷,倍感亲切。
稻谷,我太熟悉了。我是农家的孩子,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帮助母亲做农活。小时我爱看浸种,稻谷因饱含水份而肥大起来,密密的稻谷浸在木桶里就象是金砂沉积在水中一样诱人。我爱看绿油油的禾苗,春风吹拂下翻动着层层绿浪。我爱看白艳艳的稻花,它怕淫雨,喜阳光,在灿烂的阳光下昂首怒放,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我爱站在田埂上看金色稻浪,抚摸一挂挂金勾似的稻穗,倾听那沙沙金谷的撞碰声。
小时候,我就知道稻谷来自不容,从小爱惜粮食。我曾戴着红领巾拾稻穗,让颗粒归仓;我曾与农民兄弟一起收割,脚踏烂泥,背向似火骄阳,大汗如淋。然而丰收的喜悦驱除了暑气,心里总是甜滋滋的,镰刀挥舞得更快。特别是“抢台风”的时候,那速度,叫你看了不敢相信呢。我曾和大嫂们一起晒谷,稻谷在烈日下曝晒越晒越灿烂。
稻谷,是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浑身是宝。白晶晶的大米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今逢丰收好年景,我喜不自禁,掬一掬故乡俯拾皆是金谷,仿佛捧起农民兄弟一样金心般的心。
乡情在我笔下生花:梅陇的溪,大大小小如人体的动脉、静脉、微细血管一样,流遍梅陇平原的每个村落,梅陇平原因此生机盎然、繁荣昌盛。
梅陇的土地因溪水的滋润而丰饶。梅陇平原稻米浆足粒饱,产量居红海市之首,被称之为“金色粮仓”;梅陇的莲藕肥大呈赤色,香爽甜美,远近闻名;梅陇的溪中泡大的水鸭,母鸭下的蛋既多且大、蛋黄艳红,“鸭乡”美誉由此而来。
梅陇的“水网”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平原上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是溜仔船,船身修长,两头尖尖,既可撑杆,又可安上机器成机船,行驶方便,可载物品1.5吨。乡亲们载谷赶场、交余粮或载农副产品赶墟,用都是溜仔船。每到墟日,溜仔船在梅陇墟边溪里泊集成行,如点点浓墨,渲染着南疆水乡的情韵。到了端午赛龙舟的日子,溜仔船便成了梅陇健儿竞风流的“骏骑”了。
有溪必有桥,溪多桥也多。在梅陇,过乡必过桥。我自小生长在梅陇,儿时跟母亲走亲戚,过那一条又一条独木桥时,总是胆颤心惊、脚抖头冒汗,现在可好了,独木桥都换成了钢筋水泥桥,梅陇人可阔步前进了。
溪流恩泽世世代代的梅陇人,梅陇人也十分珍惜溪流,并积极、科学地利用它。先后筑了三个水库和四个水闸,使之既孕育平原“绿色的梦”,又滋润了“金色之秋”,保证年年五谷丰登!家乡之行,我采访的新闻稿和文学稿件源源不断传回电台。
1992年8月底,我回到工作过的联安镇采访,看到数以万计的白鹭在平安镇“定居”。白天数万只白鹭在平安的稻田里捕小鱼和虾吃,在绿色的禾苗衬托下格外显眼,成了平安一美景。当人们走近时,群群白鹭展白翅在绿色的稻田低飞,更为壮观。在稻田劳作的农民观此景喜上眉梢,孩童也为白鹭莅临家门而拍手称快。夜间白鹭栖息在溪岸、田堤的树林里。
我深入采访,据当地群众介绍,这么多白鹭云集平安,是过去从来没有的。白鹭大多在沿海滩涂捕鱼吃,晚上栖息在海边树林里,前几年,海滩涂被开发为养殖基地,海边树木被砍光,白鹭没法“居住”。数万只白鹭迁居平安,是因为这几年平安镇植树造林的绿化工作做得好。现在溪岸、田堤绿树成荫,位于联安地段的20里大液河两岸,成了“鸟的天堂”。
秋生把这采访写成特写《数万白鹭栖平安》在1992年9月10日《南方日报》二版以“珍闻”发表和同日广东电台《全省新闻联播》发表,这篇特写获得1992年度广东电台好新闻二等奖。
在联安镇霞埔村采访,我看到霞埔市场,人头涌涌,讨价还价之声交织。10多个猪肉档前,顾客在挑肥拣瘦;淡水鱼摊,家鱼跳跃;海鲜档,蟹赤鳗肥鱼壮蚌鲜;卖鱼丸、肉丸的大嫂,卖鸡翼、鸡腿的老兄忙得正欢;鲜菜摊,肥瓜绿菜大葱大蒜,十几个服装、百货、咸杂、煤气店环绕市场四周。胜似一幅“清明上河图”。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集市位于红海湾畔,经营海鲜是最突出的特色。周围一带的农产、渔业形成经济分工。霞埔、坣头、大港村以搞海水养殖业为主;唐寮、永乐村以发展淡水养殖业和淡水鱼捕捞;联南、围寮、燕州村以种菜为主。每天下午3时后,农民就挑着鱼货、肉类、瓜菜向霞埔市场集结和交易。随着农贸市场的不断繁荣,霞埔村相应地办起了电影院、敬老院、邮电所、储蓄所、农民铜管乐队等文化和生活配套设施。当地群众还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
我采访后写了一篇《眼前疑是“上河图”》的见闻在1993年6月11日《南方日报》第十一版发表。
我写农村赞歌好写,一路绿灯,一路高歌。
然而,我为民请命,写民忧,解民困不易。有气愤,有不平,有拍案而起。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终于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然而,封建主义的残渣和封建迷信的沉渣根深蒂固,沉渣泛起,有的事令人触目惊心。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粤东地区的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抬头,神越敬越多,神庙越建好,秋生的家乡梅陇,村村有神庙。秋生进行调查采访,“神戏”一年要演几十台。建神庙、唱“神戏”的人丁钱、喜捐钱,一户一年就得负担300元至500元。不少收入单一、尚不富裕的农民不得不卖稻谷来交纳这类负担,一些“神头”、“神棍”便从中牟取暴利。
为此,我把这一情况作了报道,1993年7月2日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了“粤东农民因神负重”的稿件,同时在省市报刊发稿。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刹住建神庙、演神戏之风;发动群众破除封建迷信,自觉抵制,以减轻负担。
因封建迷信活动的抬头,当时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打起农民的主意。粤东农村,为数不少的走南闯北的外省人冒充和尚行骗,这些人用几句:“善哉,善哉!”“阿弥陀佛”的佛门用语化缘,骗善良的老农民。初时老农民信以为真。后来,发现“和尚”越来越多,有时一天多则10多人,少则三、五人,农民们疑惑了,只得用零钱打发他们走,因为讨不到钱,他们赖着不走。当时,农民们编了一句顺口溜:“防贼防盗,防‘和尚’”。
1993年7月25日,我在梅陇镇家里,前前后后碰到三个青年“和尚”,一女二男,第一个“和尚”是男的,他站在我家门口连声“阿弥陀佛”,我问他:“你要施主捐什么?”他竟然连声问:“什么?什么?”连“施主”都不懂。第二个是女“和尚”,我一手拿着二元钱,一手跟她要身份证看,她拿给了我,顷刻脸红,她知自已拿错了证件。她根本不是和尚,而是湖北省武汉市郊的待业青年,我叫她脱下帽子,一头秀发披肩垂了下来。第三个是男“和尚”,我问他取什么法号,他也竟答不出。
我把采访见闻,以“粤东假和尚化缘成灾”在1993年8月2日《羊城晚报》第二版发表,希望有关部门要重视假和尚以化缘为名行骗的问题,让这些假和尚打道回府,从事正业。
在采访中,我的知一件令人不可思议巫婆骗案,作了艰难细致地采访。骗子赤裸裸地要钱,事主则心怀虔诚地奉上,结果4个月间,海丰县城信女陈赛被巫婆翁小明骗去现金八十七点三万元,金首饰价值约一万元。敬神敬出一个大骗案,发人深省。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97年3月8日,43岁的家庭主妇陈赛在朋友的带领下到海丰县城新城居委参战里35岁的巫婆翁小明租用的房屋拜神。巫婆抓住陈赛善心迷神的心理,使用了很多装神弄鬼的伎俩,使周深信入迷。
陈赛第二次到翁小明家拜神时,巫婆弄神装鬼后对她说:“你见到三根红藤香,这是咱俩缘份到了。”随后开口要周买一套眠床给她,陈以为真找到了神,就购买2800元的眠床一套给她。巫婆初骗得利。自此陈赛经常到翁小明家求神拜佛。
3月24日上午,陈赛又到翁小明家拜神,翁小明装神弄鬼后恐吓陈说:“我俩百年前就有姐妹缘份,同是一麒麟角旁生长出来,我俩最亲,我的话你一定要听,我要你做的事一定照办,而且天机不可泄露,否则就人不顺,家门不幸。”过了几天,陈赛去她家拜神时,翁小明对陈说:“仙佛指定要你买房子给仙佛座位,你要说有,不能说无,说无你家门就不幸,永远无财有灾。”第二天,陈赛去她家拜神,翁小明装神弄鬼说:“仙佛要整幢的,不要套房,不这样做就不行。”在巫婆的欺骗威逼下,陈赛答应付了购楼款,于1997年4月4日下午到储蓄所取款十万五千元,再带上现金六万元,合共十六万五千元再存入储蓄所。她当场将存折交给翁小明,由其自行取款。
4月15日晚7时多,翁巫婆又打电话给陈赛,要陈赶快到她家。到巫婆家后陈见翁躺卧在床上,形态极为凄惨,翁迫陈答应给她楼房装修款,如果答应了她就会起来。陈心肠慈善,答应其要求,多次以现金二万、三万、五千……付给她。5月23日装饰完工,工程尾数八千元都要陈付,要周做到圆圆满满。购买家具、整套家用电器、保险柜及楼房等等,陈赛总共被骗去人民币三十八万元。翁巫婆抓住陈赛对她十分信任、对她的话万分顺从的心理,于5月24日旧伎俩重演,对陈说:“现你已完成了仙佛的座位,还要十全十美。”陈不知“十全十美”是什么意思,翁巫婆要周拿出二十万元,其中三万元分别到海陆丰的五个庵寺添油,十七万元拿到福建修建娘娘宫庙。当晚12时陈按翁巫婆的吩咐,将十万元连同金手环一双、金项链一条用红布包着,放在红水桶内,拿到翁巫婆家的神桌前烧香,然后由陈拿进翁房内保险柜。5月26日晚,陈赛又同样用红花纹布将十万元包好用红头绳包装,拿到翁巫婆家放进保险柜。但翁巫婆没有将二十万元拿到庵寺添油和拿到福建修建宫庙,而是占为已有。
6月29日上午,翁巫婆又到陈家装神弄鬼后说:“现在佛祖、观音菩萨、圣母、金童玉女都到了你们蔡家门(陈夫姓蔡),释伽牟尼佛祖要你们一点小意思‘一发’。”陈问“一发”是什么意思。翁巫婆说:“一发即十八万元。”陈又多方筹集十八万元如数给翁巫婆。
巫婆翁小明还以为陈赛超渡二个亡女灵魂为名骗了周十一万三千元。借其他事端也骗去陈赛财物一批。
这来来去去陈赛被翁巫婆骗去八十七万元。
一直到陈赛夫婿蔡某,发现家里几本存折都没现金,追问妻子,陈赛才把上述情况告诉蔡。蔡马上报警。我采访他们夫妻时,蔡大骂陈赛鬼迷心巧。陈赛多次边讲边哭。经过了解,蔡经营着家电商场已近十年,家里有不少积蓄,平时蔡要操劳商场购销事务,家里的事由陈赛打理,家里存折也由陈赛管理,很少过问。陈赛没事整天求神拜佛,起初蔡认为女人,尤其象陈赛40多岁的女人拜神在当地是常事。多数家庭男人不管妇女拜神的事。后来听儿子说有个巫婆常来家装神弄鬼,他才有心留意妻子拜神,直到发现存折款没了,才正式向妻子提起。翁巫婆是打听到陈赛家有钱,有油水可捞,才打起陈赛主意,骗其钱财。
我对翁巫婆骗案以“仙佛要买房,快快给我钱”为题在1997年11月26日《羊城晚报》三版头条新闻作了深度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各级党政都认为要加强对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和宣传。我对翁巫婆骗作了跟踪报道发了六篇稿件,直至翁巫婆被绳之以法,判了十二年有期徒刑。
1993年春耕时节,我到海丰县梅陇、联安等粮食主产区农村采访,农民们向我反映,春耕生产有化肥指标,但没肥可买。市场高价化肥价格高伤农;我采访沿途看到农村土地丢荒不少,而各级领导干部没有及时下乡对丢荒土地进行转包经营。当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市场上谷价低而农用物资价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我看到农民当时在早稻插植中没犁冬晒白,边犁、边耙、边施肥、边插秧苗的现象随处可见;违农时现象严重,春耕生产插秧苗比往年推迟了七至八天。当地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指导,帮助农民搞好春耕生产的少。许多同志仅停留在会上讲讲,发发文件而已,下乡也是“走马观花”,不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一些农民气愤地说:“现在重视农业是报纸、电台、电视台和会上写的、播的、讲的”,重视农业是“光打雷不下雨”。其中原因是有的干部认为,土地分包到户,农户会耕田。
我根据采访所见所闻,写了述评《当务之急:搞好春耕》在1993年4月25日《南方日报》第二版头条新闻发表,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关注,很快省就拨下了化肥就解决了农民有指标没肥买的问题;市、县、镇干部迅速下乡扎实帮助和指导农民搞好春耕生产,同时及时解决丢荒土地转包工作。
1994年春节初二,我到海丰县梅陇镇石洲村母舅家拜年,到村口看到一堆堆发黄倒掉的西兰花。过了几天,我在附城镇田间,看到成畦成片的西兰花,菜农不收获,任其长在田里,生出高高、艳艳的花卉。据调查,菜农不收的原因是价格太低,每公斤西兰花跌至二角钱。梅陇镇、附城镇一些种菜专业户因种西兰花损失多达几万元。
往年价格看好的西兰花,为何一落“千丈”,由菜市场的“宠儿”变成了菜市场的“弃儿”。我再作深入调查,主要原因是94年前很多菜农种西兰花发了财,各地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大种特种,附城近一万公顷蔬菜基地,93年有百分五十种植西兰花。物多价贱,西兰花大量增加,这是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西兰花要和肉类炒才可口,普通农户、居民难于接受,又不好腌制加工,致使销路不广。其实西兰花价跌,早有预兆,1993年初深圳市的菜市场就跌到每公斤六角钱。然而菜农由于不了解市场信息,结果仍在大种特种,导致盲目发展、价贱伤农。
我经过采访,请教相关行家后,写了述评《“宠儿”何以成“弃儿”》发表在1994年3月4日《南方日报》第二版,提出菜农在发展蔬菜生产中切忌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农业部门要及时进行市场行情预测、分析、反馈,以市场为导向指导蔬菜生产,推陈出新,多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多发展能腌制加工的蔬菜品种,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生产,这样才避免菜贱伤农的局面。报道发表后,读者反响良好,各地随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我当记者十多年,在国家和省媒体发表稿件963篇,在市级媒体发表稿件4675篇,有28篇作品获省市新闻二三等奖。作为农民儿子,我当记者为农鼓与呼,如1992年4月25日在《南方日报》二版头条发表的《当务之急:搞好春耕》,披露了当时农村丢荒、违农时耕种等严重问题;1994年6月2日在《南方日报》现代农业版发表的《注重预测市场变化》的述评披露了农业商品化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要注重预测市场变化,按需生产,发展订单农业。1992年9月10日在《南方日报》二版发表珍闻《数万白鹭栖联安》,1992年6月11日在《南方日报》发表的通讯《眼前凝是“上河图”》,1995年11月20日在《南方日报》现代企业版发表的通讯《唇齿两相依,前途似蜜甜》等980多篇稿件都是为“三农”经济唱的“赞歌”。是新闻记者这个岗位使我在新闻事业扎根、生枝、开花、结果,从一位农民儿子成长为汕尾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负责人。
更多精彩请点击: 相关推荐:
标签:时事作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