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qb
2014-03-25
《杜拉拉升职记》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在就业和职场中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将杜拉拉职场模式往自己的身上套。有的人套上去如定身打造的;有的人则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凭相对较低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愁找不到工作,有些学生还未毕业,学校便与用人单位挂上了钩,定向将这些学生招了去;相比之下,文凭较高的大学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就业机会却不多,有的人东挑西拣的,总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人不愿意屈就那些看来与自己的身份不大相符的工作,不得不在社会上飘浮着。
为什么会出现大中专毕业生“低就高浮”的问题呢?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员工的实际才能,而不是单纯地看重一纸文凭;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显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有些学校专科的门类越来越多,生员人数越来越多,自费生越招越多,可教学质量却不见得有多大的提高。至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似乎与学校没有多大的关系,高校是用不着操心的,再说,每年每个学校要招进和送出那么多学生,他们的就业问题,学校又怎么顾得过来呢?要改变我国高等教育重学轻用;重文凭,轻能力;重内部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状,就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专院校实施改革和创新。要在大学课程中,加大实践课的份量。可以效仿经济发达国家那样,将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者在某一专科有着独到的创意的学生,推荐给一些知名企业,由企业给这些学生发放奖学金,并按合同,在学生毕业以后,优先在该企业工作三年,合同期满后的去留由学生自己决定。这种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办法,在经济发达国家适用,在中国也同样适用。
学校还可以在学生毕业前的半年里,安排学生写毕业论文和参与社会实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广泛地为他们联系各种不同的实践单位,这比由学生自己找单位要好得多。各高校还可以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集体联系实践单位,用人单位以略高于临时工的报酬付给校方,校方除了留足学生在这半年内的生活费之外,可以收取类似于中介费的管理费用并相应留给那些择业难的学生一部分择业基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总体上看,知识多的总要优于知识少的,他们在接受新事物和对未来世界的认知上总要优先于那些接受教育相对较少的人们。教育改革在强调学用结合的同时,一定要面向社会,用心培养出多层面的社会渴求的各类人才。
无论是文凭高的,还是文凭低的,都要尽快地将自己融入社会,学会工作和生活。杜拉拉的职场模式可以借鉴,但如果都去照搬照套则未必就那么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是一个被复制的杜拉拉。还得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使之在择业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在职场中有更灵活的应对方式有关就业的时事作文:择业和职场中的杜拉拉现象。
推荐阅读:
标签:时事作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