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yang
2014-10-17
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为写作而烦恼呢?只有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小学音乐听课笔记,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小学音乐听课笔记:《过端午》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
一、 活动目标
1、 学念儿谣,通过儿谣感应拍子与节奏。
2、 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3、 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
二、 活动准备
挂图、实物“粽子”、铃鼓、CD碟片
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粽子) 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你们吃呢?(端午节)
(二) 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
: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 学念儿谣《过端午》
1、 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 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 配合CD, 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 拍子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按拍子画泡泡,幼儿看着泡泡边念语词边模拍(拍子);配合CD。
5、 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6、 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CD。
(四) 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
1、 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 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
应要注意的问题:
1、熟读教材,依据幼儿情况把握课程重点。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中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元素,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哪些是孩子可以掌握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我可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孩子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像《过端午》这首儿谣,作为小班课程的第一课时,不建议在第一课时就完成语词、拍子与节奏的内容,由于一节课的内容多,活动中老师就出现了匆匆过场的情况,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做透,在幼儿没掌握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而上一个内容的习得是下一个内容的前提,所以孩子学得辛苦却又没有获得相关提升,因此第一课时需要老师把握课程重点:拍子及语词,可通过肢体律动、单人游戏、双人游戏、道具及乐器来感应,让孩子充分体验及感受,把每一环节做足做透。
2、活动目标的调整:从教材及活动可知,通过一两节课即可完成“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目”“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显得牵强,毕竟这一两节课所设计的知识很有限,又是音乐课,应该凸显音乐本体性,因此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1)感应儿谣中的拍子,学念儿谣。
(2)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3、教师肢体动作的美感。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领域的活动,首先给予儿童的应该是美的感受,所以教师在做肢体律动时一定要注意到动作的美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升幼儿动作的美感,孩子在想象、创造动作时,常常不会注意到这一方面,教师在模仿及推广孩子的动作时要及时美化孩子的动作。
4、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及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及互动,如画泡泡及最后的走路线环节,在幼儿的注意力是分散、游离的情况下,教师马上进行讲解及示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孩子还是乱成一团。
5、队形的考虑。从一开始进场到结束教师都要考虑好幼儿的队形。进场时是听歌曲做律动,因此围圆圈走便于幼儿学习及模仿;在倾听、感应音乐环节围圈坐下,便于教师示范及关注到所有的孩子;在画泡泡指拍模拍环节,幼儿横排坐在黑板前能更好地跟着教师的指示去操作;走路线环节,教师先讲解及示范清楚后再让幼儿排好直排队形进行活动。总之,每一环节的设计时都要考虑清楚队形的设计,思考怎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欣赏完这篇小学音乐听课笔记,大家是不是得到许多启示呢?如果你觉得自己也跟他写的一样好,那么,就来投稿吧。
标签:听课笔记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