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体作文 > 记叙文

作文“我的中国梦”精选:父亲的农村文化梦

编辑:zhangf

2013-03-22

【编者按】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的关注,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作文“我的中国梦”精选:父亲的农村文化梦,供大家参考!

作文“我的中国梦”精选:父亲的农村文化梦

人常说:岁月轮回,人生如梦。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做过无数的梦。有的梦,如绿树常青,虽历尽艰辛,费尽气力,但终究美梦成真,让人最终体味到梦想的喜悦。有的梦,如天边彩霞,虽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但终究令人神往,催人不断体味出求索的快乐。

今日之中国,意气风发,正是一个诞生梦想的时代,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时期。当今之社会,朝气蓬勃,为每个追逐梦想的人,构建了最广阔的创造天地。当今之社会,机遇泉涌,为每个辛勤圆梦的人,提供了最充分的展示舞台。你不仅可以走南闯北――神游山河,用双脚书写人生;你还可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用智慧创造财富。你不仅可以好梦连连做,从成功走向辉煌;你还可以旧梦发新芽,让人生更精彩。只要有梦想,就有活力涌动。只要有梦想,就有思想孕育。思想有多远,你就可以走多远!

个人,就像一滴水,汇入社会的大海,折射的是太阳的光辉。个人的梦想,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就像汪洋中沉浮的一叶扁舟,始终离不开暴风骤雨的洗礼!个人的命运,面对变革的时代,就像一支饱蘸沧桑历史的墨笔,记录的是时代的发展史实!

我想讲述的是:父亲的农村文化梦,做的曲折,因政治运动而“焉知非福”。父亲的农村文化梦,做的感人,因遇改革开放而“旧梦重温”。父亲的农村文化梦,做的圆满,终因新农村建设而“美梦成真”。整个过程,无不记载着时代的脉搏与变迁。整个经历,无疑体现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缩影。

上世纪三十年代,父亲出生时,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候,时代赋予了一代人深厚的民族抱负。很小,父亲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古文熏陶。后来,为了增长自身见识,父亲义无反顾地告别了没落的地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遥远路途。在风云际会的广阔天地里,父亲不仅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而且想方设法接受新思想。很快,父亲不仅深得名家书法之真传,同时还研习颜柳,博采众长,真正做到了临摹如真的地步;父亲而且出口成章,写得一手好文章,华彩乐章,信手拈来,感人肺腑。

解放后,父亲的才华,深得当时徽县县委书记的赏识,被其从教员的岗位调入县委,负责编辑出版油印的《生产快报》。父亲集编、采、印一身,常常要忙乎到天亮,即使天寒地冻,手指冻僵,难以握笔,也从无延误。就这样,父亲为新生的革命政权忙碌着,并由衷的乐在其中。谁料想,天有不测风云。反右运动开始了,因为“成分”问题,父亲逐渐受到牵连。书记爱才,为避开运动风头,保护父亲,书记亲自安排父亲回了天水老家,过起了淳朴的农村生活。

可是,父亲的文化梦想,不但没有破灭,反而在农村发挥了一技之长。因为出众的书法专长,和文化人才的奇缺,父亲很快得到了重用。大量的宣传标语,都出自父亲之手。家乡人民是十分宽厚的,回到农村的父亲,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歧视,反而成了百姓眼中文化的象征。而深受乡民喜爱,几乎每家每户的楹联条幅,全是父亲的墨宝。村支书还安排了几个好学的后生,跟父亲拜师学艺。结果,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人才。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家乡的小山村。和伟大的祖国一样,父亲也面临着人生的另一个春天。“右派”的帽子被摘掉了,政治上也恢复了新生。徽县方面来人,宣告了父亲彻底“平反”,恢复公职指日可待。天水县(今天水市麦积区)文化馆闻知,也在积极争取父亲。最终,父亲选择了留下来,致力于家乡文化建设。八十年代初,作为全国开办较早的农村文化阵地――新阳文化站,在父亲的筹办下,像春天的一棵新苗,终于在边远的山村成长起来了!

当时,因为没有必要的建站场地,眼看就要无限延期。恰好此时,随政策暖风频吹,政府退回了我家祖上的三间铺面,父亲就毫不犹豫地就在里面建起了文化读书室,并报请文化馆拨赠了六千多册农民喜爱的各类图书。那时,虽然条件十分简陋,可开办的文化活动却别具特色。父亲把乡村的能人都组织起来,成立了众多的文化社团,像武术队、秧歌队、农民自乐班子等,不仅春节演出,丰富了农村节日气氛;而且农闲时节,走村串户,宣传科学知识。更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还把当时在个别大城市刚刚兴起的“世界语”,通过乡卫生院的温大夫也介绍到农村,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农民世界语讲习班”,放下锄头的“泥腿子”捧读“世界语”,此举颇具新闻价值,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报道,一时传为美谈。父亲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赞许:当年,父亲被评为文化部的先进工作者,参加了杭州的表彰大会。

农民对文化的迫切渴求,时刻激励着父亲,更加关注家乡文化遗存的发掘和保护。家乡寺嘴山文昌阁,虽然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剥蚀,但依然古朴典雅,雄踞山巅,全靠父亲在八二年砍树之风盛行时,带领众乡亲奔走呼号,说服地方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得以完善保存。凤凰山,是家乡的一大名山,但父亲以文化人的敏锐,深感此山文化气息之淡薄,势必影响凤凰山的发展。于是,父亲联合乡中长老,根据地方传说,一路查找,终于掘地三尺,在山门下,找到了唐朝石碑的龙头碑头,为凤凰山东岳文化庙会的举办,找到了历史的渊源,填补了文化空白点,并亲自撰写了《凤凰山碑记》,托付地方文化泰斗、唐宋文学专家霍松林亲书,此文化亮点,为凤凰山增色不少。至今,举办二十多届的凤凰山庙会,是地方名副其实的一大文化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离开文化岗位的父亲,依然不忘一辈子的文化梦想。他常常以自己的影响力,请托书画名人,为家乡文化建筑题字做匾,一直致力于推动家乡文化发展。这一切,用父亲自己的话说“全仰仗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父亲的专长发挥,才有了圆梦的舞台。

2006年春天气象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父亲捧着登载《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人民日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父亲也感知到了浓浓的春的气息。随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仿佛适时的东风,父亲的文化梦,因此多了一丝闪亮的色彩:七月,人文始祖伏羲文化节在羲皇故里――天水举办,吸引了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共瞻华夏文明。节会前夕,父亲被评为农民艺术家,同时被授予了高级职称。当父亲从甘肃省李副省长手中接过聘书时,激动地想:作为农民,如果不是赶上好时代,要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文化怎会牵动“中南海”!几千年来,农民岂能戴上“教授”的头衔?作为农民,父亲实现了看似不可企及的梦想。

父亲的农村文化梦,做的悠长,像五千年的一条血脉,一头浓缩着厚重的历史,一头又联通着遥远的未来,仿佛在诉说: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的民心工程。它不仅会创造巨大的农业财富,体现物质属性;而且它必将全面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体现文化属性。这是九亿农民的福祉!

标签:记叙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