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体作文 > 记叙文

作文“我的中国梦”精选:职业教育助农家女圆创业梦

编辑:zhangf

2013-03-22

【编者按】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的关注,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作文“我的中国梦”精选:职业教育助农家女圆创业梦,供大家参考!

作文“我的中国梦”精选:职业教育助农家女圆创业梦

2006年7月至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会上,温家宝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这样做,既有利于当前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职业教育同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及就业准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宁波就是一个职业教育强市。近5年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共为社会输送了15万名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0%以上。在浙江省首届“职教之星”评选中,12名宁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入选,占总人数1/5,列全省之冠,其中有造福一方的康雪芬等民营企业家,有事迹突出的唐飞云、周宁芝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业务精湛的马丽丽、傅祥方等宁波市“十佳首席工人”。

――作者手记

一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了年产值1500万元,年利润25万元,拥有40名员工的企业;一个18岁的农家姑娘,凭着一股义无反顾的冲劲儿,她的养鸽企业已成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十佳妇字号龙头企业,并被同时命名为余姚市科技示范基地和宁波市十大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

她,就是“中国梦”的主人公:康雪芬。

■出师不利,一个差点夭折的养鸡梦

1986年,18岁的农家姑娘康雪芬从浙江省宁波的余姚市职业学校毕业了。7月16日这天,风和日丽,同今天的天气一样,康雪芬的心情出奇得好。从班主任那儿领回还带着余温的毕业证书,康雪芬兴冲冲地向家乡――双河乡穴湖村奔去。她觉得,蕴藏在心底已经好几年的那个大计划正等着她去实施呢!她的眼前频频闪现的,是一道道霞光,是一道道彩虹。康雪芬的脚步越来越快了,因为她已经等不及了。

“我要办一个家庭养鸡场了!”

她想象着家人那惊喜的神情,她想象着邻居们那羡慕的眼神。

怎么也没想到,话刚刚出口,她得到了什么呢?家里人全力反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更是议论纷纷。

“刚毕业的黄毛丫头就想养鸡致富,有介便当?”有人不屑一顾。

“康家的幺囡上城读了几年书还回农村干老行当,真是中了邪!”有人冷言冷语。

“十八岁的大姑娘,整天钻在鸡窝里,与鸡打交道,以后还嫁得出去吗?”也有人看似好心地劝她。

就连两位阿哥也愣愣地瞅着这位已经好几年没见面的小妹,不解地问道:“养鸡为啥?如果缺钱阿哥支持你一点点好了。”

只有母亲什么也没说,躲在角落里唉声叹气。

康雪芬哭得好伤心哟!

她想不到美丽的憧憬,换来的却是这般冷嘲热讽。

她不明白:“我就想自己干点事,招谁惹谁害谁碍着谁了?”

更让康雪芬难堪的是有关部门对她的不信任,认为一个18岁的小姑娘搞不出什么明堂。信用社怕她养亏了赔不起,只贷给她500元钱,鸡房更是无处可借。在人们的冷眼中,康雪芬用信用社贷到的500元购进了500只苗鸡进行育雏,没有房子,就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作保温室,自己则跑去和母亲挤一张床。

那一段时光真让康雪芬好难忘啊!

1987年3月下旬,春寒料峭。这不但让人们“猫”在家里,不愿出来,更给育雏室的保温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但这批鸡是康雪芬事业成败的关键,是她创业路上举足轻重的第一步,她不敢稍有松懈。康雪芬整日整夜和小鸡们泡在一起,精心地护养着它们。

育雏20多天中,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虽然获利仅仅300元,却改变了家里人的看法,也更坚定了她的信念。康雪芬的那股人间少有的犟劲儿,不但让那些原来持有疑虑、偏见的人改变了态度,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信任和支持。首先给予她帮助的,是经母校联系介绍的农业局畜办,康雪芬从那里得到了3000元资金,并由穴湖水库破例作经济担保。同时,村委会也将四间空仓库低价卖给了她。

要正儿八经办鸡场了,真使她忙得团团转,急切地需要一个帮手,但那个时候是没有人肯来帮她干这个让人瞧不起又有风险的职业的。

正当她忧心忡忡,快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家在四明山的同学沈文良出现了。同康雪芬一样,沈文良也是一个肯上进能吃苦的人,毕业后也搞起了养殖。

沈文良养的鸡,用康雪芬的话说“比我养得好,但由于交通不方便,就是卖不出去”。

“我在养鸡的过程中,太缺少劳力了,我一个女孩子,100多斤重的东西怎么扛得动呢?沈文良的到来,不但帮我解决了劳力问题,也给了我技术支持,最重要的,是他给了我最大的精神支持。”

康雪芬从沈文良那里得到了精神上和体力上的最大帮助,沈文良从康雪芬身上又何尝没有得到另一种慰藉呢?随着生意合作中的日益默契,随着了解的日益加深,随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日子已经到来,两颗年轻的火热的心,也越走越近了。

1992年1月,职校生康雪芬和他的同学加生意上的伙伴沈文良正式举行了婚礼。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未与情感上的巨大收获同步进行。

1987年,为了扩大规模,康雪芬与沈文良自己动手搭了几间简陋的平房,进了一批小鸡。一天早晨,心里不踏实的康雪芬早早醒来,来到鸡舍,推进门一看,竟发现了一只死鸡,再往里走,她看到了两只、三只……一夜之间,几间屋里的小鸡竟然全都被老鼠咬死了。康雪芬蒙了,傻了,呆了,靠在鸡舍墙上,浑身无力,后来她也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1988年,因鸡业盲目发展,市场供应过剩,一年的辛苦换来的是亏损。

1989年,康雪芬开始饲养乌骨鸡,事业总算有了新的转机,但还没等她真正喘一口气,一场大规模的群鸡马立克氏病爆发,又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992年,鸡群又遇上了传染性肾炎,死亡率达45%左右,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

■百转千回,创业路上柳暗花明

面对重重困难,康雪芬伤心过,犹豫过,无奈过。但是,倔强的康雪芬愿意从头再来。

她觉得,自己的思路应该重新调整一下了,洗脑的结果使她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蛮干的创业不但不会带来成功的喜悦,更多的只是代价沉重的失望,时代赋予创业新的内涵,也对创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她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参加农业函授大学学习和各种培训班。同时,虚心向任祖伊、吴国栋等兽医专家请教。通过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学用结合,她很快掌握了养鸡技术。

从1993年开始,康雪芬坎坷万分的创业路上终于露出了黎明的曙光。

这年12月,康雪芬和几个同学看准时机,在临山合办了养鸡场,在几个同学都挣了一大笔钱后,康雪芬于1996年底开始独立经营。市场的风云变幻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供给的不断变化,康雪芬隐隐约约地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在浮出水面。

市场对肉鸡的需求量已出现饱和状态,老百姓正在寻求新的餐桌食品,而鸡蛋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蛋鸡养殖业一哄而上,一种必然的供应变化向康雪芬传达着一种讯息,康雪芬敏锐地感到,这将导致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思路的形成。

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康雪芬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着手开发了新的养殖项目--白羽鸽养殖项目,并投资500万元筹建、开办了现在的余姚恒大禽业有限公司。

有了养鸡过程中的成败经验,养鸽的时候康雪芬十分谨慎。从开始的选地到场地设置,她考察了许多地方,既考虑到成本的核算,又考虑到疾病的防治;既注意鸽舍的空间密度,又顾及将来管理的便捷。项目起动后,她聘用了几名大学生进行繁育管理,尽管比以前的支出大了些,但生产的科技含量也大大提高了。

成功永远青睐那些锐意创新者,康雪芬明白这个理儿。在从事养鸽的过程中,她根据鸽子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参考有关资料,单独研究、设计饲料配方,大胆选用豆粕、菜饼等低成本畜禽用料,替代豌豆、赤豆等高成本原粮料,经过六次配方和几个月的反复试喂,终于研制成“鸽专用全价颗粒饲料”,这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有一次,康雪芬专程去浙农大拜访全国有名的鸽子育种专家吴教授,一进门,这位老教授还真没把语不惊人貌不出众的农家女子康雪芬放有眼里,显得很冷漠的样子。但是,当他听说康雪芬竟用全价颗粒饲料喂养鸽时,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

老教授急匆匆地拿出他的一本专著,手有些发抖地翻到一页,康雪芬在上面清清楚地看到这样一句话:“鸽用全价颗粒饲料目前国外在尝试,国内尚处于争议、开发阶段。”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村女子实现了吴教授多年的梦想,怎能不让他欣喜若狂呢?康雪芬从此与老教授结下了忘年交,老教授每次来余姚,总不忘给康雪芬挂个电话。

2001年,吴教授去一家鸽场考察,对方向他介绍有多少多少规模,老教授毫不客气地说:“你的规模是大了点,但技术含量跟余姚的康雪芬相比差远了。”

康雪芬的鸽业已步入科学化、规模化经营管理,并积极向肉用鸽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不断发展。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康雪芬依靠科技,提高养鸽的科技含量。

“养鸽容易,养好鸽难。”这是鸽界人士的心里话。

乳鸽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乳鸽产品的质量竞争。乳鸽质量最终表现在繁殖、育种的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上,因此,康雪芬将公司自身竞争的基点放在科技发展上。养鸽业只有依靠科技才能使乳鸽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使良种鸽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调动职工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经济效益,康雪芬对职工实行承包责任制,按“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企业经营思路上,积极起到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走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肉鸽生产,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肉鸽生产基地。公司目前正在着手开发的新项目乳鸽深加工产品开发项目,加速实现资料优势向经济优势、传统农业向市郊农业转变进程。该项目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目标(现代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又弥补了余姚市乃至宁波市特禽(乳鸽)深加工的空白,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种鸽的接种防疫上,康雪芬采用了姜家佑老师的中草药机体平衡健康体系与定期免疫接种相结合的办法,既对某些病毒性疾病有一个免疫保障,又健全了种鸽的自身健康免疫功能。此外,康雪芬还与公司技术人员一道,经过不断努力,自选开发了一种优良品种,以美国展览型王鸽、商品型肉用鸽为亲本,经不断地杂交选育,提纯复壮,定向培育,繁育出一种高产品系的种鸽,康雪芬给她取名“恒大白鸽”。其特点是: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高,生长发育快,产品质量高,耗料少,成本低,抗病力强。

2001年,深圳有一位专家来康雪芬的公司参观,他回去前用三个数字对康雪芬的公司进行了评价:“养殖65分,鸽子品种85分,管理人员素质95分。”他有些激动地握着康雪芬的手说:“你的思路不简单啊!”

10年前,康雪芬伤心地哭了,面对那么多人的冷嘲热讽,面对那么多不解、困惑的目光。

10年后,康雪芬满意地笑了,因为她以自己的创业经历证明了职校生的实力,证明了回家当农民一样有出息。

康雪芬的养鸽企业目前已成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十佳妇字号龙头企业,并被同时命名为余姚市科技示范基地和宁波市十大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企业由于经营良好,产品质量优,被评为AA级企业,被消费者推荐为余姚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康雪芬自己也是荣誉满身:1989年被评为余姚市十大女能人,1991年被评为全国回乡务农优秀毕业生,1994年被评为浙江省三八红旗手,2000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

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及时掌握国际市场动态,康雪芬于2000年4月开通了中国鸽子网站。网站建成一年多,访问量达即达到2.5万多人次。2002年她通过网络销售的产品价值达100多万元。通过这个网站,她结识了不少国内外的鸽子专家。康雪芬经常通过网络和专家们联系,以获得技术和信息。除了相互交流经验,这个网站也成了“鸽子救护站”。2003年2月,深圳有个养鸽户的鸽群大规模发病,当地的禽防部门也无法解决。心急如焚的养鸽户向中国鸽子网发来电子邮件求助,康雪芬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一个星期后,那个养鸽户又通过网络发来了一则感谢信,告诉她鸽子已全部恢复了正常。

■永不忘本,农家女带千户农民同致富

10年前,有人曾开玩笑地对她说:“富起来后,可别让人不认识啊!”

10年过去了,富起来的康雪芬仍是当年那个乐于助人的康雪芬。

她把她的养鸡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的群众,即使他们当中有的只养了一只两只鸡,她也乐意帮他们养殖好养壮,无偿地向他们提供药物。

2001年,余姚城北有一位农民,初次饲养了一批肉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刚十多天就死了许多,于是特地跑到康雪芬家求助。康雪芬经过仔细了解,初步断定是药物使用过多、剂量过大所致。为了进一步弄清原因,使这位养鸡户避免更大的损失,康雪芬当催请丈夫赶到二十多里外,继续进行实地上门辅导。沈文良到达那位农民家,发现他把保温盖做得过于严实,使得空气浑浊,氧气缺乏,这也是雏鸡死亡的原因之一。由于康雪芬、沈文良夫妇的帮助,雏鸡死亡现象马上得到了控制。2002年正月,这位农民又来到康家,说鸡又发病了,夫妇俩二话没说来到他家,帮他配制药物,控制了病症。

对于这样一些初次养鸡却遭到失败的专业养鸡户,康雪芬不但帮他们及时渡过难关,还把用量、施药时间、鸡舍防疫程序等一些实用知识和经验摘录给他们。

和康雪芬同村的柳亚青看到小康养鸡致富,自己也想试试,但又担心自己文化不高养不好。康雪芬就教她怎样消毒,怎样拾鸡舍,经常检查小鸡的生长情况。现在,柳亚青不仅养肉鸡,还搞起土鸡繁育,目前有600只土鸡种鸡,年供土鸡鸡苗7万多只。村里的群众看到柳亚青也能养鸡致富,纷纷仿效,养鸡户从当初的3户发展到30多户。

康雪芬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跟着她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丈亭镇的尧丰师傅在报纸上看到康雪芬的事迹后,就专程来拜访她:“我文化不高,不会分析市场,今后你养什么我就养什么。”在康雪芬的指导下,尧丰1996年养蛋鸡赚了10多万元,1998年又跟着康雪芬养鸽子,单此一项每年可收入近3万元。

到康家来的人,有余姚附近的农民,也有省外千里迢迢而来的青年。湖南有位青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读了一年高中后就辍学,他感到前途无望,心里十分苦闷。当他在报上看到介绍康雪芬的一篇文章后,满怀希望地来到余姚市穴湖,向康雪芬请教养鸡获利成功的秘诀。康雪芬毫无保留地向他讲述了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这位素不相识的青年在康家住了四天以后,怀着科学养鸡致富的信心回湖南去了。

康雪芬说:“我的父母是农民,常教导我时刻不要丢了农民的纯朴、勤劳、富有同情心这些品质,我也从来不曾忘记年少时因受惠一左邻右舍时的情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泉相报。康雪芬将这种感激洒向了越来越多的素不相识的人。她在经营中,坚持让农户有钱挣,康雪芬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养康雪芬的鸽子和鸡一定不会吃亏。”

由于她的经营网络已覆盖浙江、江西、山东、云南等地,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他们,康雪芬直接把自己的销售网络的一部分让给他们。“我明白,这些损失对我来说不是很大,但对他们来说,这一点点地帮助,或许会救了一家人,或许会激发他们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交成为成就事业的起点。”

康雪芬的恒大禽业年供种鸽5万多对,苗鸡300万只,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更重要的是,辐射带动周围的农户280多户,平均每个养殖户年纯收万多元。

为了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恒大禽业在加强与浙江大学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又和余姚华联共同投资1000多万元,上马肉鸽深加工项目,投产后可年加工肉鸽120万羽,这样又带动了1000户农民走向了致富之路。

“我是农民的女儿,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记。”康雪芬跟我说完这句话,她的手机突然响了。几分钟后,她说:“有几户养鸡的农民正催我呢!”

标签:记叙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