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08-22
一提到戏剧很多同学就特别发愁,让精品学习网来帮助大家吧,小编带来这篇河南豫剧的发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河南豫剧的发展:新中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业豫剧表演团体在大陆相继成立,新编曲目、剧目大量出现。河南梆子被官方正式命名为“豫剧”,国家摄制了大量的舞台艺术纪录电影片、电视片,保存纪录了许多艺术家和剧团的表演艺术。从1940年代到1960年代,豫剧开始向全国更广的范围传播,四十年代西进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五十年代南下湖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北上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传播至全国二十多个省份。[9] 1956年3月河南豫剧院成立,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有系统、有计划地培养戏曲艺术的新生力量为己任,以豫剧专业为主的河南省戏曲学校(今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正式成立;[10] 同年9月8日,
河南省文化局提出在全省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并决定在年底召开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12月举行的观摩大会上,共有23个剧种参加演出,豫剧剧目几乎占演出剧目的一半。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南京,国军将领黄杰率领近四万官兵撤往越南富国岛,这些官兵多为苏、鲁、皖、豫诸省人,部队中有一军官李久涛,其太太张岫云原是唱豫剧的红角。大家号召张岫云成立剧团(后命名为“中州豫剧团”),专门为官兵们表演,以慰藉乡情。
中国国民党为表现其文化正统性而提出“弘扬中原文化”的主张,豫剧做为中原文化典型代表在台湾得到大力发扬,1950年陆军政战文工体系在高雄凤山排出台湾第1批豫剧公演。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执政时期,大力推行本土文化,台湾豫剧环境受到影响。在马英九上台后,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豫台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豫剧在台湾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台湾豫剧团是隶属于中华民国文化部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的国家级公立豫剧表演团体。
1950年代中期,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职业演出团体,使豫剧已成为中国境内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1950年代,导演杨兰春、作曲王基笑开辟了一条豫剧现代戏道路,创造了以《朝阳沟》为代表的反调唱法,被称做“现代戏流派”,是豫剧中的歌剧。《朝阳沟》成为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但随之产生的大量豫剧现代戏,也令不少业内外人士担心,因优良传统唱腔在现代戏中的异化和丢失,以及选材审美、唱词设计艺术性的严重缺失,豫剧的雅和韵无法在豫剧现代戏中得到体现,致使豫剧的品位和品质严重下降,并且还造成万人一腔的局面。
1951年中华民国空军成立以毛兰花为核心的业余豫剧团(大鹏豫剧队)
。该业余豫剧团开办了台湾史上第1个豫剧科班:中华民国空军业余豫剧团学生班(大鹏豫剧队学生班),招收第1期学生8人,第2期学生4人,第3期学生8人后停办。中华民国陆军有黄龙豫剧队、虎贲豫剧队、捷豹豫剧队。
1959年开办的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学生班是台湾史上维持最久的豫剧科班(后来改成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豫剧科),停办前共培养出9期学生。
台湾第3个豫剧科班,是还没有培养出毕业生就随剧队停办了的中华民国陆军陆光豫剧队学生班(在读生转到飞马豫剧队学生班)。
1953年,黄杰的部队迁台,划为台湾海军陆战队,驻地高雄。迁台后的“中州豫剧团”在时任海军陆战队司令周雨寰及夫人的关心和时任职参谋长于豪章的支持下,改组为“飞马豫剧队”。同年4月初的一天,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在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的介寿堂观看了一场豫剧,在演出过程中,蒋介石连声称好,谢幕后,他脱去军帽,频频向台上招手,并对在座的政府要员说豫剧是最富教育之剧种。
1957年,随着反右斗争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地有一批豫剧工作者如陈素真、阎立品都被打成右派,遭到批判。1962年整并成立陆光豫剧队。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有飞马豫剧队;联勤有四四
豫剧团。
1965年在飞马豫剧队要奉命解编之际,蒋经国在高雄听取了海军和陆战队的长官们的意见后,下令保留飞马豫剧队,蒋经国还想办法解决了豫剧队的经费问题。1965年起台湾军方政战体系开始逐个解散各军种的豫剧团队,空军业余豫剧团1966年在屏东走进历史(联勤四四豫剧团已先散班)。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口号中,豫剧同其他戏曲团一样,大量传统服装、道具、戏曲资料被视为封建残余而被烧毁。还有许多豫剧演员遭到批斗,如常香玉被剥夺演出权,《河南日报》对她进行批判,称之为“大戏霸”。同时,包括河南豫剧院在内的一些豫剧团被撤销或合并,在全国大力普及样板戏的形势下,豫剧工作者为豫剧移植样板戏做了大量工作,一些不适合演样板戏的演员被迫改行。在1969年4月2日中国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晚会上,蒋介石指明要看豫剧,并看完新编历史名剧《杨金花》上下全场,盛赞豫剧具有教忠教孝的意义。从1966年到1972年这段文革时期,豫剧除了移植样板戏外,几乎没有新创做的剧目。
1971年陆光豫剧队解散,只有1965年获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蒋经国下令特别照顾(时任副队长张岫云越级向小蒋力争,小蒋定调后,张在1968年退休)的飞马豫剧队留下。
1973年台湾最后1个民营豫剧团:凤麟豫剧团散班(此前还有1个民营的捷音豫曲团已解散),从此台湾只有公营的飞马豫剧队1个豫剧戏班。
1974年,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豫剧电影《秦良玉》,呈献蒋介石,甚获赞赏,并令颁三军观赏。
受父亲影响,蒋经国对豫剧亦情有独钟,在他担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期间,就观赏过由王海玲女士主演的多部豫剧,并向严家淦和何应钦等人推荐。
在1978年的台湾军队第14届文艺金奖会演上,总统蒋经国亲临观赏,并颁发给飞马豫剧队奖金四万元新台币。
文革结束后,传统豫剧剧目重新走上舞台,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豫剧创作有了一种新的思想涌动,伴随着“伤痕文学”的脚步,豫剧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到1983年,文革时期的创造桎梏已被打破,豫剧新剧目从作品内容到表现形式、从艺术实践到理论研究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和实验。
豫剧国际交流(5张)
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这次汇演有着重大意义,从艺术和影力上确立了陈、常、崔、马、阎五大旦角流派。
1990年代,飞马先后受邀至美、德、奥、意、英等国公演,以豫剧艺术站上国际舞台。
1990年代,河南电视台自1994年开播的《梨园春》栏目以擂台赛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得到广泛好评。《梨园春》栏目组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国外各地演出,使豫剧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990年7月,台北豫剧改进会一行40人到河南平顶山市演出,开启了两岸豫剧交流大幕。此后,台湾豫剧演员多次应邀到大陆演出。这一时期,被称为“单向交流时期”。
1993年,两岸的豫剧交流由单向交流进入双向交流时期。
1996年,台湾军方决定不再经营戏曲剧队,1月1日飞马豫剧队从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移到中华民国教育部下,改成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它就是现在的国营台湾豫剧团。
1998年4月,由国家一级演员虎美玲带领的郑州市豫剧团40人首次以整团的形式赴台演出。2001年之后,两岸豫剧交流进入合作时期。河南艺术家赴台排演了大批豫剧新剧目。
2008年3月6日,台湾豫剧团脱离国光剧团独立,成为其对等机构。
2009年,再度移植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为豫剧版《约束》,此两出跨文化新作,为豫剧在台之现代化与国际化之发展,开启创作新道路,演出获得很高评价。[5]
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首次从全国招收24名学生,组成2009豫剧本科班,豫剧首次成为大学的一门专业。2010年9月18日至9月20日,河南省文化厅一行10人赴新加坡参加2010年新加坡华族文化节,与台湾豫剧团和新加坡戏曲学院共同举办了“亚洲豫剧论坛”,成为豫剧发展史上第一次跨国举办的豫剧论坛。
2011年,由中国文化部、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政府、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的豫剧盛会中国豫剧艺术节,河南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江苏、台湾等多个省(区)的豫剧团参与展演。开幕式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 洛阳牡丹马金凤、台湾豫剧皇太后张岫云两位大师荣获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豫剧终身成就奖”。
2012年5月20日,中华民国文化部成立后,台湾豫剧团隶属于中华民国文化部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豫剧团的演出风貌以“结合现代化与本土化,展现包容性与创新性”为发展标志,强调豫剧的本土化,深刻融入台湾内涵。同时,跨文化或跨界创作观念成为台湾二十一世纪创作风潮,台湾豫剧团于2000年首度以意大利著名歌剧《杜兰朵公主》开创豫剧跨文化剧目,演出造成空前轰动。
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河南豫剧的发展,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标签:戏剧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