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09-10
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戏剧频道的关注,精品学习网戏剧频道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闽西汉剧脸谱介绍,供大家参考!
福建闽西汉剧脸谱介绍
戏曲脸谱,是戏曲演员在化装时,以不同颜色和线条,在脸部描绘出富于夸张的、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的象征性意象图形,以塑造不同性格的不同人物形象,即人们常说的“画花脸”。所画的图形,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提高,逐步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固定的勾绘样板图谱,这就是“脸谱”。通过“脸谱”,把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直接写在脸上,这是中国戏曲的重大艺术特色之一。
被誉为“南国牡丹”的闽西汉剧,是流行于闽西南、粤东及东南亚国家部分华人社会的一个古老地方剧种,是福建省的六大地方剧种之一,曾有十分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自雍正、乾隆年间传入闽西,迄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由于它源于湖南的“楚南戏”(亦称祁阳戏),属皮黄(唱西皮、二黄声腔)系统,故同样把戏曲脸谱也带进了闽西。并在二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木偶戏及以后逐步传入的饶平戏、潮剧以及民间故事传说等的养料,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闽西汉剧脸谱”。
“闽西汉剧”和其他皮黄戏曲一样,具有完整的角色行当分工,主要的有小生(又分文小生、武小生、娃娃生、文武生),旦(又分花旦、武旦、老旦、青衣、乌衣),老生(又分正生、武老生、白须老生),丑(又分武丑、老丑、童丑、官袍丑、方巾丑、短衣丑等),净(又分红净、大花、二花)。其中有脸谱的,主要是净和丑两个行当。生和旦的脸部化装,除极个别有勾绘脸谱外,一般的主要是突出人物的俊和美,没有明显的脸谱图案。脸谱最多的当属净行,但不同人物共用的脸谱不多,多数是特定人物用特定脸谱。这些脸谱,往往立意奇特、造型生动。
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臣,这是民间对脸谱的最基本认识。闽西汉剧的曹操脸谱,除绘白脸之外,还在脑门上画一“显身镜”,以在不同场合涂以不同颜色,体现对他的不同的褒贬态度。如《孟德献刀》一剧中的曹操,他行刺董卓是正义之举,故将“显身镜”涂以红色;在《战宛城》一剧中,他一方面因色欲引发降将叛变,一方面又自割须发以申军令,正邪参半,故将“显身镜”涂以灰色;在《陈宫计》中,他因疑心太重而妄杀无辜,纯为恶行,“显身镜”即涂成黑色。屠岸贾,是一心术奸诈恶事做绝、寻无一善的奸臣,所以不抹白脸而用杂色画花脸。先将其心灵之窗的眼部描成“蝎子”形,在眼角上方又把专用于代表帝王之尊的红蟠龙纹,改画成黑色,以寓其心怀篡权谋反的杀机。再在脑门上勾画灰边的尖劈形太阳筋,暗示恶有恶报难逃劈头之灾的下场。关羽脸谱是个广为人知的卧蚕眉、枣红脸图形,但在眉眼之间多一道白色条纹。据老艺人说,是因怕关帝显圣附体,所以多画条白线,让关帝见了也不能认定是他自己的样子。
尉迟恭的脸谱, 为白脑门的黑脸膛,但下眼胞留出演员自己的肤色不涂黑,嘴部勾成框有白边的厚唇大口,一如清代木版年画中左门神的表现手法。
在脑门正中画一条夸张的红色三角形“太阳筋”,据说既有褒赞其忠勇的涵意,又有对其曾侍二主的贬意评说。平时习惯说“黑张飞”,但却不抹黑脸,而是在深绿色脸膛上,勾画黑色飞蝠形纹饰和木梳样“猫公眉”,再在白脑门上画条绿色小蛇,印堂处点一红点,是喻示其擅长使用的丈八蛇矛和忠于桃园结义的红心。同为绿脸的姚刚,眉心上也点有红点,但白脑门上却勾画一只绿晴蜓,令人费解。老艺人们则说那是“乱世之兆”。闽粤边区有民谚“蜻蜓赶会天落水”,说的是蜻蜓成群天要变。“变天”正是“乱世”的同义词,配上红心,则喻为“乱世英雄”。历史剧中的李纲、薛刚,因与姚刚不仅同名,且身世、行径相似,故共用此谱。
《杨家将》中那对可爱的搭档:孟良与焦赞的脸谱,有很生动的故事。据说二人在戏中攻打穆柯寨之前的脸谱,是一黑一红且都有白脑门,但上面无纹饰标示。戏剧情节发展到杨宗保攻寨被俘,焦赞提议孟良放火烧寨救主,可大火不但没能烧到对手,反被穆桂英用分火扇把火葫芦扇了回来,砸到脑门上烙出个红色的葫芦印;一旁的焦赞忙去救援,也被扇子尖抽击到,留下一块叶尖状的青色瘀痕。从此二人便有了如今的漂亮标记。过去演这出戏,得当场在脑门上现贴纸剪的图形,下场后才再补画纹饰。为了提醒演员不要贴错了方向,还有一条“火葫芦口朝下,芭蕉叶只露尖”的戏谚流传。这则故事为闽西汉剧所独有,所以很受脸谱研究者的称赞。
蛤蟆精是个象形脸谱。相传嫩绿色的森林大雨蛙是“山鬼”的化身,民间素有见而回避、扑杀招祸的禁忌。先辈艺人据此画成了蛤蟆精的脸谱;在白脸膛上勾画出一只头朝下、前爪抱至演员的嘴部、后肢趴在演员眉梢、蛙眼则点在演员鼻翼上的绿色蛙形。巧妙的布局安排,可以借助脸部肌肉的颤动、眼口的开合和鼻孔的张弛,生动地再造出蛙在跳动的错觉。造型立意与民俗心态的极度吻合,使人一看即会认知是个妖怪。
闽西汉剧中的杨七郎,正妆用武小生式的俊扮妆。惟在《雁门关》一戏求援被害后的“托兆”一场,一定得改勾花脸画“凤鸟面”脸谱。因为传说杨七郎是天上凤鸟下凡,显现本相意味“魂归天位”。这种可使观众净化压抑心绪的效应,可能并非当年的有意追求,但其慰藉的效果确是不可否认,跟有的地方剧种说他是“黑虎星下凡”大异其趣。
旦行中勾花脸的人物,以《四国齐》、《齐王求将》、《采桑》诸戏中的钟无盐为最常见。钟无盐的花脸叫“二爿面”,右半边脸用俊扮,化装成花容姣艳的美女相;左半边脸勾画成红绿缤纷俨然是个夜叉相。对此老艺人说法不一。有的说:“表明她是位胸怀韬略的丑娘娘。俊扮的半边是正宫娘娘身份的标示;画花的另半边表示她身怀绝技、武艺高强”。有的则说得颇富神秘色彩:是她师父黎山老母所教扶持齐国的奇术,白天呈勇猛的男相,辅佐齐王治理朝纲;夜晚变回美女娘娘,后宫陪伴君王。
丑行脸谱是按人物类型套用,别有洞天。既寓美于丑、丑中见美,又富有民间哲理和讽刺情趣,同时,还传承着一条与众不同的规制:以环绕鼻眼间的白色色块面积的大小,来区分人物的权势与身份的高下。白块大得覆盖半个脸庞的称“地瓜干式”,是丑扮昏主庸王暴君套用的谱式,《四国齐》中的齐王、《孟姜女》中的秦始皇都用此式勾脸。白块不大不小的依其形状,各有“豆腐干”、“半边月”、“梅花”、“榄橄核”等称谓,是套用于所扮的贪官污吏、花花公子、淫僧恶奴等等诸丑众生;降到《小落山》中思凡的小和尚慧吉,竟然是“白鼻头可点可不点”,已是近乎小生的俊扮程式。女丑谱式少,但有种“葫芦式”颇有特色,使人一看就会立即联想到是位泼辣长舌妇的形象。旧时女丑照例由男角扮演,在鼻梁上勾画葫芦形白块,有大有小。但到后来,出现女演员扮演的彩旦行,便扬弃了传统的程式,逐步改成仅用点黑痣、描八字眉等方式, 作点题式的化装取代,女丑的传统脸谱便成为难得一见的品种。
艺术是处在发展前进中,闽西汉剧脸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黑脸的包公,是民间永恒公认的刚直无私的化身,但在黑脸上附加纹饰,却常随民众对清官的企望值而有所变化。早期谱式在黑脑门上画一圆形的红色块,说是年幼时由嫂抚养不慎摔跌流留下的肿包。在当时可能认为涂成黑脸庞,即已足够象征包公的铁面无私,而将红色肿包仅视作是介绍其身世的附加脚注。后来随包公被神化得日益完善,红包即演变成阴阳鱼式的太极图纹,并赋予“日断阳、夜断阴,恶人怕、邪鬼惊”的寓意。到了近代,为避宣扬封建迷信之嫌,曾一度出现用“白云托红日”替换太极图纹,说是代表“正大光明”。后因观众并不认可才又恢复老样。再如,张飞的脸谱,也经历了由黑脸膛脑门上画红桃,发展演变成绿色脸膛画小蛇点红点(见前述)。后来,象征“桃园结义”的红桃纹饰符号,演化成“忠义”的标志,又移植到了“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的李逵的脸上,成了戏曲中李逵的脸谱。
闽西汉剧脸谱,以其非同一般的构图立意、审美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理所当然的受到过人们的普遍喜爱和重视。但是,脸谱毕竟是为塑造戏中人物而生、依附于剧目上演而存的戏剧程式。[2-3] 濒临与剧目一道失传的危险。为使先民留下的这笔可贵的遗产,不致沦落成胡适所要淘汰的“遗形物”,还待有志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仁人志士”,乘当今“大力抡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东风,身体力行,都做些实实在在的实事才行。
你喜欢这篇闽西汉剧脸谱介绍?如果你喜欢,来看看吧!
标签:戏剧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