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议论文

1200字古典文学议论文:校间小感

编辑:sx_liax

2015-10-26

1200字古典文学议论文是一篇讨论《三国志》和《史记》的的议论文,这两部作品中描写的人物是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还原……

1200字古典文学议论文:校间小感

人们究竟应从怎样的态度来看诸葛亮呢?《三国演义》中的论战如神无人匹敌,淡定果断,无所畏惧,运筹帷幄于方丈之中,鞠躬尽瘁于两朝之间,集战与政为一体,还是《三国志》或《史记》中更为真实的形象——善为政治民而不善军,以其公正廉洁而名,亦或是如今还有一日本作者名为酒见贤一,将其塑造成一个好色、狡诈的小人?

《三国志》和《史记》中对其的介绍,是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还原,是对于一个真真正正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位灵魂的真真正正的记录与客观性的评价。而《三国志》甚至于贤一的《孔明你又调皮了》一类的书,或褒或贬,都是文学。而文学作品,只是以一个人为模板,那个人物纵然曾在这个世界上充实过,于作者而言却是一个有名字,有故事却没有灵魂,没有性格,没有精神的空躯。文学作者的工作,就是通过自己的笔,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立场、社会观念注入其中,文学是对于人物的重新塑造。所以孔明先生就有了迥乎不同的形象。可换言之,作者对于他所塑造的这个形象真的是其心中的人的最佳状态吗?并非如此,由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为时事贬,可为人事扬,他借此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或政治,或人文或其它种种的态度和立场。

而我却不禁要想,这种为自己的目的而改变历史人物生前形象的文学创作,是否是一种对古人的不公,难道他的一生,就因为自己的或多或少的成就,就因自己得以留名青史,而为后人做为方可无限改造的模板,用乌黑的笔在其身上肆意涂抹。甚至抹到最后,连灵魂都被浓密的墨色掩盖,成为一种徒有名表的思想承接产物。

《三国演义》的出世,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于诸葛亮的一大幸事。毕竟,如今的人们对于他的认识,就是站在《三国演义》的表现之上的,而罗贯中先生极力赞扬刘氏集团,也就对诸葛亮进行了近于神化的褒讲。“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一类的故事,至今为黄发垂髫所津津乐道,甚至都成了孔明先生的代名词。

以一种莫虚有的盛名做为自己立于后世的代名词,对于身为清廉公正之人的孔明,怕也并非乐事。这样想来,无论是成都、勉县的武侯祠中,亦或是定军山上,每每看到孔明先生的塑像,都感到他深隧的眼光中透着淡淡的悲哀。更深想一步,如果如今深入人心的书不是将他塑造的机智淡然的《三国演义》,而是写得其狡而好色的《孔明你又调皮了》,那对我们身心本净的先祖,又做何交待?

但转念一想,历史上有多少文学作品是一种对先人的重新塑造,又有多少有志之士,忠洁之人被文学作品改造成奸邪背叛者。曹操被写成一代佞臣,而真实的他呢?天论今天有多少言论作品为他辩白,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又在多少人心中根深蒂固了呢?如果文学的塑造与历史的史实产生了极至的矛盾,而那个文学作品的知名度又立于史实之上,那我们又应如何?

但是,回首而望,何为历史?历史的长河,本就是一泻千里,涛涛万丈,混浊八方。卷过无尽的忠义之人,奔腾而过的江水不绝向前,冲淡了他们的光辉之事,洗去了他们的姿态音顔,而那所剩无几的,为人们所真正公正的去看待,去怀念的,只是长河中的许许清流罢了。

既卷入长河,便也就无谓清明。

只是,人生在世,本生为一世英明,却留得万古骂名,岂不悲兮。

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1200字古典文学议论文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相关推荐:

六年级议论文:帮助  

600字议论文:诚信

标签:议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