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这三年,一种“仪式”得以延续
《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高唱国歌,国旗下半旗志哀;接着防空警报拉起,全城车船止行,人们驻足默哀……三年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不仅以国之名,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也得以延续。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仪式上,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被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
2015年12月1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出席第二次的公祭仪式并讲话。他说,无论时间过去多么久远,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
这次的公祭仪式开始前,先以电视片的方式播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160个中国字,满满爱国情,声声动心魄。
而在这一年的公祭前两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从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式上升为“人类记忆”。
2016年12月1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出席第三次的公祭仪式并讲话。他说,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为的是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这一次,缅怀和告慰有了更多心灵相伴。远在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受害者遗属代表、日本遗留化学武器受害者幸存者代表,通过在受害者名单墙前敬献鲜花等方式同步寄托哀思。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每一次的公祭仪式上,南京市青少年们朗诵的《和平宣言》都在传达着亿万国人的共同信念——以史为鉴,中华民族的前景必将无比光明。
这些年,“爱国”已成为心灵的共鸣
爱国,是每个人心中无比自然和宝贵的情感。
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彰显和升华的过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方面,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在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中,人们看到,45辆礼宾摩托车护卫抗战老兵行进,以“有史以来最高规格”表达着中国人民对抛洒热血的英雄无上的敬意。
在“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上,人们听到,新四军老战士、90岁的撞钟手陈宝书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烈士纪念日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拾阶登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人们注意到,习近平迈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
时间坐标对准了2017年。现在,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正如习近平所言,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作文就为朋友们提供到此,更多国家公祭日信息请时刻关注我们~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