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编辑:bj_hegw
2010-12-30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恩格斯:“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
6、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7、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8、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即,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0、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随着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数量(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1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1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16、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1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0、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1、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22、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3、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4、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5、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26、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即劳动)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2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8、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9、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标签:政治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