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9-18
北京交通大学 特别推荐!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有全光网与现代通信网、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兼容(国家级认证检测实验室)等教育部、铁道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都有很强的实力。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实验室”和部级重点实验室“铁道信息科学与工程部级开放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部级重点学科。
招生信息:2011年计划招生数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150人,信息网络与安全18人,光通信与移动通信10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80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34人,信息安全20人,人机交互工程5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9人。
报考指南:北京交通大学每年招生人数不少,近两年该方向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之比大约在1∶1.5左右。相比之下,北京交通大学在信息与通信系统方向的实力不俗,分数线却不算很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该学科研究对象颇具特色,主要是与航空航天相关的以信息传输、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北航的另一个特色专业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该专业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交通大学。
招生信息:2011年计划招生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光学工程。
报考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报考人数相比之下不是很多。其专业课的考查会比较严格地控制在专业课考试范围之内,而且重点突出,这对外校考生来说比较有利。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很多都有军事背景。学院还开设了生命信息工程这一信息学科和生物生命学科相交叉的学科。
招生信息:2011年计划招生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144人,生命信息工程2人。
报考指南:北京理工大学招生人数较多,报考人数也很多,近两年该方向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之比大约在1∶2.5左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强势的学科虽然是航空宇航方向,但依托于此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实力也相当不错。其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与航空航天技术相结合,如雷达信号处理、无人飞行器引导与回收技术、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总的来说,南航在无人飞行器引导与回收技术、雷达信号处理和数字通信方向上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招生信息:2011年计划招生专业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报考指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人数不算少,但竞争不是太激烈。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的前身是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的摇篮——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电工程是其最强势的专业,其研究领域涉及光纤通信以及光信号处理。由于长春理工大学现在由国防科工委参与建设,因而军工气息很浓。学校先后建设了兵器实验厂光测仪器检定站和中国兵器装备光电中心校内研究生培养基地以及光电子科学等14个研究所和中心,同时还与电子部第53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兵器工业第55研究所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建立了10多个校外培养基地。
招生信息:2011年计划招生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光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专业所属的光学工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所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报考指南:长春理工大学的光电工程竞争稍微激烈一些,其他专业的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近乎相等。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同水利水电学科、水资源学科和海洋学科相结合,在水利水电信号检测、水资源监测等方向实力很强。近年来,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参与了三峡工程、数字黄河工程、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等重大水利水电建设项目。
招生信息:2011年计划招生数为信号与信息处理50人,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所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65人,通信与信息系统(常州)共45人。
报考指南:河海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主要在两个地区培养,常州校区主要集中在通信方向,其他专业都在本部。该专业毕业生大多到大型水利建设部门或企业工作,就业形势不错。近年来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基本持平。
PS
每年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考生人数众多。有的考生名校情结比较重,他们往往只看重目标院校的名气也就是综合实力,而忽视他们所选专业的实力;所以综合实力强劲、名气大的院校,即便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不及某些特色院校,但录取分数线仍然居高不下。如果有实力考取综合实力和专业实力都很强的院校固然最好,但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建议应更看重专业实力,毕竟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毕业后是靠专业吃饭的。千万不要在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并不了解,也未考量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盲目选择一所名校,这无疑会增加考研的难度。
标签:综合辅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