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在职研 > 复习指导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辅导:中世纪

编辑:

2012-09-27

(2)花唱风格(melismatic style)。在一个音节上有长拖腔的。如弥撒中的垂怜经和阿莱路亚(Al-leluia),后者为宗教欢呼歌,在歌中仅有的阿莱路亚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有很长的拖腔。它是圣咏中音乐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类型。

(3)介于前两种之间的音组风格。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有八种类型,多里亚、弗里基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四种正格调式,以及它们分别派生出的四种变格调式,名称借用了古希腊调式,但与古希腊调式根本不同。

哥特时代

从1050年始,西欧缓慢地摆脱了以前的落后状态。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基本形成,政治稳定,贸易得到恢复,城市获得发展。寺院、大教堂的学校得到发展,大学产生。拉丁基督教国家的人民已经部分地摆脱裹在身上的忏悔和渡生来世的寒冬的长袍,而转向关心现世的世界。

12、13世纪西欧形成了与中世纪初期不同的新的文明时期。罗马式的建筑是中世纪早期寺院建筑的主要风格。穹形的拱顶、结实的墙壁、巨大的支柱、窄小的窗户、阴暗的内部,和大量的水平线条。这种建筑孕含着强烈的宗教精神,而不是为了感官享受。12世纪后期和13世纪,哥特式的建筑取代前者。哥特式大教堂,不像寺院位于渺无人迹的悬崖峭壁,而处于城镇中人们的生活中心,与学校、图书馆并立。哥特式建筑带有市民化倾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式样,它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拱壁、修长的立柱和簇柱,以及彩色玻璃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的神秘的幻觉。它是天主教的观念与城市物质文化的结晶四、复调音乐的兴起

与哥特式的建筑以及绘画中透视科学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在听觉上有立体空间感的音乐风格--复调音乐。西方最早的有记载的复调音乐出现于9世纪末,称为奥尔加农(Organum),它是在格里高利圣咏下方一音对一音地加上一个平行四或五度的声部。12世纪又出现的一种华丽的奥尔加农(floridorganum),圣咏的音符被拖得很长,在每一个圣咏音符的上方可以对许多音符,形成一个花唱的装饰性的歌调。其中被称为固定旋律(tenor)的圣咏旋律已很难辨认,而吸引人的是上方的花唱的歌调。

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以巴黎为中心的一些大教堂,兴起了一个复调音乐流派--巴黎圣母院乐派(NotreDameSchool)在一个多世纪里影响了西欧音乐的发展。其中两位有记载的著名音乐家是雷翁南(Léeonin,1159-1201)和佩罗坦(Perotinus,1170-1236)。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复调音乐风格类型是狄斯康特(discantus),花圣咏的上方加一个有反行的曲调,两个声部注意音对音的节奏对应关系。它不仅具有复调创作思维,而且促进节拍记谱的出现。雷翁南创作大量二声部的奥尔加农,其中华丽奥尔加农与有清晰节奏记谱狄斯康特的段落交替出现。佩罗坦的奥尔加农发展至三或四个声部,狄斯康特写法更为成熟。这一时期另外两种复调音乐形式是孔杜克图斯(conduc-tus)和经文歌(motet)孔杜克图斯为三个声部,是在一个自由创作的旋律上方加两个对位声部,它已是一种完全创作的复调音乐。经文歌原是一种用于天主教祈祷仪式的拉丁语词的复调音乐,低声采用圣咏固定旋律。

然而后来演变出的法国经文歌,上两个声部是用风俗性法语歌词,与圣咏的拉丁语宗教歌词风马牛不相及地并置在一起。12、13世纪欧洲的复调音乐发展虽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已对欧洲音乐风格发展形成奠定了基础。巴黎圣母院乐派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复调音乐一直得到延续,致使复调思维获得高度发展。复调音乐必须把几条旋律线协调统一在一起,这也导致了节拍的出现。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如法国的《罗兰之歌》,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和西班牙的《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troubadour)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主要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层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风格生活内容以外,大多的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封建宫廷中妇女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致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多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存下2130首诗和1420首游吟诗人歌曲。

新艺术西方音乐史"新艺术"(Ars nova)一词一般指"14 世纪的复调音乐,与意指 13 世纪的复调音乐的"古艺术"(Ars An-tiqua)相对而言。法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维特里(1291-1361)在一篇题为《新艺术》的论文中,虽然主要阐明的是一种新的记谱法,然而这种记谱法与新的音乐表现有直接的关系。教会一直把音乐视为它的附属物,使它为教仪所用;从早期教父们开始,音乐也被看作是一种科学。

然而在游吟诗人艺术的冲击下,宗教音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动摇。音乐作为艺术的观念在萌动着。法国新艺术时期的主要代表玛受(Guillaume de Machaut, 1290-1377)先后担任神职和廷臣。他创作了宗教音乐作品,也创作了大量的世俗的音乐作品。他不仅是有才能的作曲家也是出色的诗人。他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指出:真正的歌和诗只能出自于心灵。玛受的经文歌更加世俗化。他把宗教的复调技巧,用于世俗体裁的维勒莱(virelai)、回旋曲(rondeaux)和叙事曲(ballade)。他的音乐探索了偶数节拍的新的音乐表现方法。他还是人们所知的第一个写了完整的弥撒曲--《圣母弥撒曲》的作曲家。14 世纪的意大利(trecento)与法国不同。意大利没有经历法国那种复调发展时期,记谱的方法也落后于法国。意大利文化中心地弗罗伦萨的三种世俗音乐体裁反映出 14 世纪意大利音乐少学究刻板,多世俗生活情趣的面貌。牧歌(madrigal)是以抒情、田园、爱情或讽刺诗谱写的二声部歌曲。

猎歌(caccia)词受猎诗的影响,生动描绘狩猎生活。三个声部中,上两声部为卡农式模仿,下声部是较自由、节奏缓慢的乐器声部。叙事曲(ballata)是由民间单声舞蹈歌曲演变而来的二或三声部的声乐曲。兰第尼(landini,1325-97)虽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但他在音乐和诗歌创作、音乐理论和演奏方面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这一时期意大利重要的音乐家。

标签:复习指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