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9-27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C
6、D 7、A 8、C 9、B 10、B
11、C 12、B 13、C 14、A 15、A
16、D 17、D 18、A 19、C 20、D
二、名词解释
1.可读性:源自英语readability,也译为“易读性”,原意是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可读性也延伸为广播新闻等节目的可听性和电视新闻等节目的可视性。
2.地球村:是麦克卢汉在他的媒介理论中使用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电子媒介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天涯似咫尺,打破了旧的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紧缩成了村庄(地球村)。
三、简答题
1.她认为,舆论的形成背后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机制。”因此,她给舆论下了一个双重的定义:所谓舆论,是围绕争论性问题,在没有孤立危险的前提下可以公开表明的意见;是为使自己不陷于孤立而必须公开表明的意见。前者指的是围绕时事性问题的舆论,后者侧重于围绕社会传统、道德、行为规范的舆论。
2.这是因为:
(1)传统学派的研究大都站在传播者(“谁”)的立场上看问题,着重点在于探求传播的最佳效果,“对谁”则视为不必探究或无关紧要的。
(2)这种研究取向,是同美国文化中重实用、讲实惠、看实效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
(3)实用至上、功利第一的美国价值观作用于传播研究,自然会形成注重传播效果而轻视传播主体的一边倒的状况。
3.在这一问题上,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走向传播技术决定论的极端的缺陷。他的理论忽视传播的占有方式及使用情况的重要性,而且甚至把人类文明发展史等同于传播史,似乎传播媒介可取代整个社会生产力。
四、论述题
(1)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发出如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各种警告;而对领导人更换也可因消息的传播与扩散而提高其社会地位;对统治阶层来说,如政权变动涉及夺权性质,则可以通过了解敌对或颠覆性活动而控制舆论。
(2)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协调功能,可以对上述重大事件进行选择,解释和评论,如宣传防洪、防震救灾,对劫机事件及时妥善处理等,使社会协调一致,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回应。
(3)还应考虑大众传播的功能失调这一方面,如对水灾、地震、劫机等重大事件,大量报道或不加分析,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与不安;或使人无所适从。因而需要掌握好各社会功能之间的平衡和“度”。
标签:复习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