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历史 > 初二历史教案

初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学案

编辑:

2013-04-09

在“课下搜集资料─课上发布信息─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思索探究、共同提高”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信息整合、讲述历史史实、短剧表演等。

学生根据短剧内容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就明确了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原因。

“一五”计划 (历史背景-第一小组)

在上一环节之后需要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存在的产业结构是什么?

2、怎样划分工业为重工业和轻工业?(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对此都是一知半解)

教师此时要加以解释、说明。用幻灯片出示其概念。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例子。

明确以上概念之后,引发学生小组讨论:面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如果让你来决定,该如何做才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国力呢?

要求: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对于所持观点必须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农业、商业、手工业

虽然地理课学过这一划分,但多数学生对专有概念都只有印象,知识点还是较为模糊的。

学生在教师讲解完概念后能够较为准确的分别举些例子。

学生观点1:新中国建国伊始,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虎视眈眈,企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为防御外来侵略,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重工业是支撑起社会主义大厦的支柱性产业。

学生观点2:实现工业化是当时改变国家工业落后的唯一出路。中国近代近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业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国家要富强,就得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学生观点3: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些行业投资少,见效快,且又能改变人民生活水平。

学生观点4:要想建立坚固的国防力量,要制造汽车、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必须优先发

展重工业。

学生回答不准确是意料之中,但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更加关注。

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教材及短剧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五”计划 (历史背景-第一小组)

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教师讲解:“一五”计划的制定(1953-1957年)和“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生观点5:发展轻工业,确实省钱,效果快,可以直接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如果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设备从哪来啊?如果还从国外进口,中国就永远也脱离不了拐棍,而获得独立。

学生归纳: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为了使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首选是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并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与党中央制定的“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相同的,可让学生体会到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并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交通运输业-第二小组)

教师可与学生一同欣赏。并对讲解员的讲解进行补充或更正。

讲 解 员:大家好,我们是“交通运输业展示小组”。首先由一名同学现场写一幅字,请大家猜猜其中指代的是哪项事物?在他写字的空档时间,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学生展示自制幻灯片,播放《青藏高原》片段。)

学生现场泼墨书写两句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讲解员:众所周知,这首歌的名字是《青藏高原》,这首老歌由于李那的演绎,也由于旋律的优美,成为我国乐坛的经典之作。是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风景十分壮观,但是由于山脉相连,交通很不方便,一五计划期间,在西北地区,我国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从此,青藏地区与内地有了更多的联系,也便利了边疆同内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学生在展示中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了解未知的事物,可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放飞思绪。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交通运输业-第二小组)

教师要指出: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是一首词而非一首诗。

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表扬,也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勤于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的学习兴趣。

讲解员:谁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及创作背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