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lj
2014-10-22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亲爱的爸爸妈妈练习题(6)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导读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杀戮(lù) 悼念(dào)
屹立(yì) 蜿蜒(wān yán)
荒谬(miù) 练习簿(bù)
憧憬(chōnɡ jǐnɡ) 聂华苓(línɡ)
呵护(hē) 纳粹(cuì)
片纸只字(zhī) 缭绕(rào)
二、词语释义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肃穆:严肃安静。
憧憬:向往。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事。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呵护:爱护、保护。
灭绝人性: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人味。灭绝,完全没有。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屹立: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缭绕不绝:这里指声音回环旋转不停。
片纸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或简短的书信。
三、语句解读
1.在正文前面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说说萨特这样说的理由。
“沉重”,面对大屠杀,记忆是沉重的,历史是沉重的;“美丽”,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记忆因此而美丽。萨特的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后又可以知道是点睛之笔,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超越了国界。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是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使每个词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一读一停顿,想象一个画面,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3.“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强调了什么感情?
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为什么?
残酷的历史让人感到悲哀;人们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却又何等荒谬!
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队。但是,不能忘记。内涵是什么?
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实践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四、作家作品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五、背景探视
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六、文体浅谈
参观访问记是记事记叙文的一种形式。参观,是指观看;访问,是指问和听。参观和访问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有的虽有侧重,或以参观为主,或以访问为主,但都是有目的地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基本面貌或一件事物的前因后果。对所见(参观)、所闻(访问)及所感(对所见、所闻产生的想法和心情)进行描述和抒发,就是参观访问记。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纳粹(suì) 悼念(dào)
朝圣(cháo) 蜿蜒(wǎn)
B.屹立(yì) 肃穆(mù)
恍惚(hū) 执著(zhuó)
C.盟誓(mén) 憧憬(chōnɡ)
韵律(yùn) 反驳(bó)
D.屠杀(tú) 遇难(nán)
沉寂(jì) 模糊(mó)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杀害(多指大量地)。( )
⑵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 )
⑶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⑷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
⑵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的,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
⑶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
⑷纯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
4.在括号内填写引号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 D. 特定称谓。
⑴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
⑵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
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
二、整体感知
1.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___年______月,我遇难同胞达___________人。
2.文章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目的目的是( )
A.这是孩子们临死前的呼唤,呼唤爸爸妈妈来保护他们。以此为题目,再现了孩子们临死前的恐惧。
B.“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孩子们被屠杀前最后的呼唤,以此为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心灵上的震撼。
C.“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题目为全文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D.文章以此为题目,意在通过再现孩子们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力,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世界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文章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 )
A.引述死难者遗言,表现了这些人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
B.引述死者遗言,这是生者对死难者悼念的一种方式,以此寄托生者的哀思。
C.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了他们死前的爱和心愿,反衬法西斯的残酷,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D.面对屠杀,死难者的遗言中毫无恐惧,证明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
4.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5.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