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29
【为】
中轩敞者为舱:判断动词,是。
为宫室、器皿:动词,雕刻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幅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
【之】
能以径寸之木:结构助词,的。
闭之:代词,它。
【绝】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非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动词,与世隔绝。
问题探究
1、课文的主题是否就是核舟的主题?
[解答]不是。这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说的。课文的主题是指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赞美雕刻者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是王叔远构思雕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布局的出发点。为此王叔远在船舱内刻了《后赤壁赋》以及《赤壁赋》中的诗句;在船头三人中,把东坡放在中间位置,突出他的主人地位。
2、怎样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答]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体验对话
师问:请谈谈你阅读《核舟记》后的感受,用“我发现……”来说一段话。
甲生:我发现文章结尾用“灵怪”二字来形容雕刻者技艺的精湛,真是当之无愧。一枚小小的桃核上竟然能够表现出“大苏泛赤壁”的典故,而且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刻字“细若蚊足”。内容多、情态真、主题突出,简直是鬼斧神工,所以说王叔远技艺的“灵怪”当之无愧。
乙生:我发现《核舟记》不仅仅说核舟的美妙绝伦,文章的本身也是很美的。作为一篇说明文,它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小巧玲珑,将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融合在一起,而且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
丙生:我发现本文将核舟的主题介绍得非常细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观赏核舟,恍然间已经与苏轼一起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思维点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的作品,它们的成功在于:一是艺术品本身是精美的,二是作家的描绘是出色的。本文在此两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欣赏,以上三位同学都能紧扣文本,谈得生动而深刻。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二: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思维展示】设题目的是使同学们在充分了解本文主体部分(即第2至第5段)布局方式的基础上,用心探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详见“问题研究”第2条。
探讨与练习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思维展示】此设题目的不在于能否翻译,而在于要知道一些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这句话古今的语序完全相同,可以照原来的顺序逐字翻译成: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可照原来的语序译为:“船尾横放着一支桨”。也可适当变换语序,译为“一支桨横卧在船尾”。但这是就孤立的一句话而言。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是以前一种译法为好,因为作者这里着重介绍的是“船尾”。3、“人五”“窗八”这种表述方式不合现代语习惯,译时应变换语序:“总计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注:原文重复“为”字,有强调的意思,但译成现代汉语却显得重复,所以只译出第一个“为”字。)4、要注意“桃核修狭者”一语,意思是桃核中之修狭者,这是单数,但不加数量词。我们现在不用这种语式,一定要标明是“一个”,因而“修狭”就应移到“桃核”前面。如此,译文当是:“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核舟记同步练习(1)可以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标签: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