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07-18
不同人物的神态,不同要求的心理,不同个性的语言,剑拔弩张的气氛,和为了夺回望日莲被控制的命运而形成的一场唇枪舌剑的斗争,犹如紧锣密鼓,环环相扣。作者仅仅通过这一个场面,竟把吉老秤的粗犷简单、义侠血性,何大学问的慷慨豁达、博大胸怀,杜四的贪婪狠心,奸滑无耻,全部淋漓尽至、以一当十地凸现无遗。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艺术是以艺术家的感受感染广大群众的一种方法。”但要达到这种强大的感染力,不仅要有披肝沥胆的激情,而且还要有洞察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心理情绪的戏剧性变化的精确把握。在这方面,作者不仅对几个主要人物,就是对柳罐斗、云遮月的勾勒也是轮廓分明、独具特色的。
* * *
作品所选取的这段生活的时代背景是1936年。
作者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党所领导的冀东抗日活动在农村中激起的反响,也生动地描写了周檎在党的领导下和几个乡亲秘密安排下计谋,依靠柳罐斗的水中绝技消灭了河防局的麻雷子,揭开了北运河农村抗日斗争的序幕,透露了人民中间正在聚集着、运行着的地火。但人们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正是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风云变幻,山河易色,一场为夺取民族生存权的大搏斗迫在眉睫,作品既然在一些章节里点染了当时的气氛,却为什么不作更正面的描写,更深入地揭示出时代风云在农民内心深处所激起的矛盾变化,从而力求作品对于历史面貌作出更深刻的、更有分量的概括呢?我想,这或许可以说是作品的一个弱点,但同时我设想,这也有作者自己的理由。一方面这是因为任何作者都有自己生活体验的局限和自己经验感受的局限,作者只能扬长避短,写自己最熟悉、最激动、感受最深切的生活,并且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施展自己的才能。就目前作品所已达到的成就来看,作者从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忠实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出发,对于当时的时代气氛、特定环境以及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开掘,都还是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从作者构思来看,作者不仅致力于劳动人民相互之间的人情美的抒发,而且也努力于揭示出深深植根在劳动人民内心中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美。这种精神美,不仅是我们这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伟大民族迭遭侵凌而不屈的根基,也是我们在坎坷险阻的历史道路上,不折不挠、克敌制胜的源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面临深重的民族灾难的时刻,我们党正是依靠和组织千百万劳动人民,调动和激发起这种充满蓬勃生机的精神力量去战胜入侵的寇仇。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虽然没有能正面去描写当时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却从侧面真切地表达了这场民族斗争胜利的精神源泉。
《蒲柳人家》在刘绍棠同志的作品中是一部力作。在当前有些作者不从生活出发,不从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却十分热衷于编造离奇的、矫饰的、不自然的情节,追逐那种决不能激起人们美好感情的陈腐的、庸俗的情调的时候,这部作品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人神清目爽。作品的独特的艺术角度,富于诗意的抒情笔法,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以及语言的性格化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都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优秀中篇小说。我在欣喜之余,写下了这拉杂的感受,恐怕也远远未能传达出它真正的妙谛之所在。
(选自《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三、创作与局限──刘绍棠创作道路得失刍议(赖瑞云)
一
关于刘绍棠作品民族风格的内涵,撰文立论者已经很多。方顺景首先提出了“传奇色彩”的分析。作家本人,后来也多次以“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结合”来表明他所独特继承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艺术。我认为,准确一点说,平凡中的传奇或说传奇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才是刘绍棠独到的从古典小说中首先继承的优秀传统。
《蒲柳人家》临近高潮时,面临掉进火坑的紧迫危险的望日莲奔跑到河边,向她干爹何大学问和诸位长辈求救。望日莲“噗通”跪下,惨然决绝以“投河”相逼。这时作品写道:
何大学问哈哈笑道:“那是麻雷子的下场!”
相关推荐: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