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angxl
2012-09-05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课文聚焦】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虽角度不同,但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第二封信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安排了两篇演讲词和两封书信。故知识目标中应明确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和性我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完成三个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属的异同。
2、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针对文章的内容,文体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鸣。感知课文后辨析两封家书的异同;品味赏析文章后趁热打铁,马上进入体验运用环节,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要求学生练笔,以情感触动学生;延伸拓展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友情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动情;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