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0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秋水》,完成9—13题。(10分,每小题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大河。
B、不见水端 端:尽头。
C、野语有之曰 野语:俗话。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认为……少
10、对文中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对于这种情形,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他)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C、以为莫己若 [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11、本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的末句是( )
A、不辨牛马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至于北海 D、不见水端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是( )
A、本文第一层写大江大河的壮阔,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B、本文第一、二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一句写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极言其雄壮;第二句“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极言其开阔。这两句同时也道出了河伯骄傲的原因。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13、下列说法不全对的是( )。
A、本文与《愚公移山》一样,同属文言寓言。
B、本文同《捕蛇者说》一样,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本文写河神的前后变化时,将“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欣然自喜” “望洋向若而叹”)
C、成语“贻笑大方”就出自本文,其意思是在慷慨大方的人那儿留下笑料。
D、《秋水》节选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秋水》。
(二)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17题。(5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之;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为下面两个句子加点字注音。(1分)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②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2分)
①以残年余力 以: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焉: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④惧其不已也 已:
16、愚公坚信移山能够成功,其依据什么?请以原文句子回答。(1分)
答:
17、“帝感其诚”中的“诚”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1分)
答:
标签:语文试卷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