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2016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编辑:

2016-01-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

(2)耻己之不如也    耻:

(3)思所以败之      所以:

(4)乃袖茅栗以往    袖:

11.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3分)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3分)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上句或下句。(7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  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11。到家,二鼓○12,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11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12二鼓:二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食馀甘煮菜

(2)顾影颓然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8.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