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知识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出师表知识点

编辑:

2017-10-13

12.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出师的目标/政治愿望(或先帝托付的“大事”指的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出师的前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4.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或寄寓“三顾茅庐”的典故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6.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全文最能体现诸葛亮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如果用6个字来概括就是:报先帝、忠陛下(全文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

六、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几件大事: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临崩寄大事

2、§1开头就分析形势的原因:

① 从形势“危急”落笔,让后主增强危机感,认识自身任务的检举,体会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② 提醒后主要爱惜身边的贤臣,团结他们,自然导入下文的建设性意见。

3、§6诸葛亮自述身世的目的:

答:(1)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2)追念和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称颂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3)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以身许国的真挚感情,从而打动刘禅。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深意:

(1)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从而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2)也表达了诸葛亮和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先帝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各用四字归纳)

先帝: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求贤若渴

诸葛亮:(1)感恩图报: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忠心耿耿

(3)考虑周密,有政治远见: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并从内政和军事上都给后主作好安排,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6.《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用意是什么?)

答:要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要提醒后主“志当存高远”,要发扬先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美好品德,把先帝作为榜样,完成先帝遗志。

7.文章结尾说“不知所云”,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此时的思想感情?

答:诸葛亮在出师前可谓百感交集,既有对后主依依不舍的感情,又隐含着对国内政局的不安,更对刘禅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而担心

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1)、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2)为了汉室之隆

出师表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