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二教案 > 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编辑:

2013-10-30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3)讲解例3(投影)

例3已知:如图4△ABC≌△A1B1C1,AD、A1D1分别是△ABC和△A1B1C1的高.

求证:AD=A1D1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例4  如图5,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而交CD于E.

求证:AB=AC+BD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之间关系的常见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68#1、2、3

b上交作业P71B组2

思考题:

如图,已知:AD是A的平分线,AB

求证:AC-AB>OC-OB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CD=BC,再作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写出已知、求证、并且进行证明.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希望各位教师能有好的教学方式。

相关推荐

八年级数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案

标签:数学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