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lj
2014-10-28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依据。鉴于教案的重要性,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蜡烛教案集(五),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能力目标
1.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在跃动的烛火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光明的未来。学习本文,应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在纷飞的炮火中,一切有形的东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但不可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一支蜡烛照亮了战争的一角,“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概述内容。
(1)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字音:
削 地窖 瓦砾
拂 晓 颤巍巍
词义:
拂晓 匍匐 精疲力竭 肃穆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3、自由精读,品味细节 。
鼓励学生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批注。
标签: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