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一教案 > 语文教案

初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12课

编辑:

2016-03-23

曾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如今的教材编排,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利用好教材这一文本资源来组织教学,而本文的编排本身就适宜用于组织教学。因此我准备以教材为教案,进行本堂课教学。其步骤分以下几步。

⑴导:即看教材前边的彩图──红烛颂。让学生感知形象,识闻一多其人。看图时提问这幅图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幅图的象征意义。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佩及学习课文的兴趣,感知闻一多的光辉形象。

⑵知:即学生朗读自读提示,整体感知,开启思绪。每篇课文前的自读导语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材料,为此我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对整个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⑶猜:即从标题入手,提出疑难,进行猜读。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就是本文信息的一个提示。为此,教学中让学生读标题后,让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猜本文的文体会是什么?课文将会写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与猜读,让学生认识文题与内容的关系,文章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⑷读:即让学生快速默读,勾划出生字难词,思考初读感受。

默读完后,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思索本文叙事与《最后一课》叙事上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初步明确本文叙事上和语言上的特点:并板书“选取人物言行片段来记人,诗歌般的语言。”

⑸解:即引导学生看注释,扫除理解障碍。本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诗歌化与文白夹杂。这样的语言虽然给文章增添了艺术的美感,但又给学生设置了一道理解的屏障。加之初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差,学习语文的习惯尚且有待培养。为此,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并培养这一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完成上一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详看课文注释。并作适当的补充,并结合课后习题二来理解课文。

⑹理:即结合课后习题一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完成以上环节后,教师结合课后习题一,找出文中的过渡段,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介于农村学生基础较差,我认为完成以上教学内容已很饱和,该堂课就应到此嘎然而止。总之在这一堂课中,教师要至始自终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来完成该课时的学习与教学任务。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推荐:

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范文:第16课第三课时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第17课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