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jixia
2015-10-07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2.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研究,以及利用细菌和真菌服务于人类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
三、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糖、酵母、气球、试管、烧杯、塑料药匙等。
学生:课下收集食品包装袋(盒);了解常用的食品制作和保存与细菌和真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教学的基础上,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能够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那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同学们可以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食品保存中要注意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日常用到的抗生素与微生物有关等,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学生食用过或见过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食品,因此在讲解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时,可以从学生常见的某种食品切入。教师提前准备馒头、面包及发酵的面团,引导学生分析,由发酵后的面团制作成的面包和馒头等食品为什么变得松软?此时教师可以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帮助同学理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澄清的石灰水,请同学们帮忙把气球内收集的气体导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当学生分析产生的实验现象后,很容易理解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吃的食品是用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的,可以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的食品除了酵母菌,还用到了哪些微生物。学生非常容易说出酸奶是用乳酸菌、酱油是用的霉菌等。教师可以展示提前制作的酸奶,一种制作成功,另一种霉变。接着教师以图片展示制作的过程,让同学比较总结发酵食品制作的过程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相同的。在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面团和牛奶等就是微生物的培养基,严格的发酵食品还要将用具、牛奶等灭菌,糯米加热其实也就是灭菌的过程,而放入酵母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过程就是接种,在接种后往往要放入温暖的地方培养。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但它又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尝试用酵母、酒曲、乳酸菌等制作食品,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实践能力。制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制作的经验,还可以就家长品尝后的评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体验科学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酸奶的制作过程与分析、探究由面团制作成的面包和馒头等食品为什么变得松软、发酵产生的气体的检验等多个活动。这些活动注重联系生活实践,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形成关于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教师展示密封保存的牛奶和包装破损后几天的牛奶,请同学观察比较并分析原因。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包装破损后细菌等微生物进入到牛奶中,引起食物变质,因此很容易得出食物腐败主要由细菌和真菌引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造成的食物腐坏?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的食品包装袋(盒)拿出来,阅读食品的标签和包装说明,了解食物保存的方法。在阅读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讨论并总结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明确保存食品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设计意图】食品的保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如变质的牛奶、食品包装说明等,给同学们的思考创设空间。
标签:生物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