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7-26
通过小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对应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好其他图形打好基础。组间展示,照顾到了薄弱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集体意识。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利用动画演示、动手拼图,来揭示图形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初步辨析图形的能力。
五、
练习巩固
深化理解
6’
例:如图,将 绕BD中点O旋转至 ,则 ≌_______。
1、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2、若AB=8,BC=5,则CD=_______,AD=_______;
3、若∠A=800,∠ABD=300,则∠C=____,∠CDB=____。(师:说出理由)
小结: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变式:若上图中 ≌ ,求证:AB∥CD。
小结:见全等就想对应边等、对应角等,证平行须知角等,两者结合,得出解题思路。由因索果、执果索因,综合分析法是我们常见的证明方法。
学生明确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复习证明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加强应用意识。
六、
课堂小结
升华新知
3’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由“完全重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因“完全重合”而“全等”—定义
因“完全重合”而“对应”边(角)相等—性质
3、在找寻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既可以得出图形的性质,也是判定的一个依据,它为证明线段等、角等提供了重要思路。今后,我们要逐步培养动态研究几何意识,如:全等三角形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的。
学生梳理知识,教师适时补充、提升认识,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教师适时补充:知识小结:两个定义,一个性质;方法小结: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特殊到一般,一半到特殊的方法;意识小结:动态研究几何的意识,提升认识高度。
七、课堂小测
排查问题
3’
如图:已知△ABD≌△ACD.
1、指明对应边、对应角;
2、若AB=8,DC=5,
则DB=________;
3、若∠BAD=30°,∠B=20°,
则∠DCA= ,∠ADC= 。
检测学生对所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排查问题。
(若前期活动不顺,此题课下完成)同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工作。
八、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
1’
必做题:1、同步练习册59页-60页相关内容;
2、课下,动手做一个三角形纸板 :AB=15cm,∠A=600,∠B=450。
选作题:同步练习册61页内容(提高组的学生必须需完成)
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工作。
板书设计:
13.4全等三角形
一、定义: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二、表示方法:“≌”----“全等于”
记作:△ABC ≌ △ DEF
三、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理格式:∵ ≌
∴AB=CD,AC=DF,BC=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四、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
1、公共边-------对应边;
2、公共角-------对应角
3、对顶角--------对应角
4、最长(短)边--------对应边
5、最大(小)角--------对应角
6、对应角(边)所对的边(角) ------对应边(角)
教学特点分析:
本节课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注意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方法,通过一系列小组活动: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探究图形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后形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形。 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图形变换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
上文为大家推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愿大家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标签:数学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