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格式: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编辑:sx_yanxf

2016-08-03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精品学习网特制定初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格式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1.了解人类对地球是球体形状的认识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2.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能准确区分经纬线,理解经纬线的特点;3.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基本技能:1.能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能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2. 能够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3.能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为摸索地球的形状而经过的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接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等。

2.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经纬线和经纬度。

3.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难点】

 

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制作地球仪等。

2.掌握经纬线线、经纬度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等。

【教学课时】共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我们知道,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人们利用不同的纬度来区分这些纬线,通过纬度的大小来认识纬线在地球上的位置,那么,人们是如何来区分地球仪上的经线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沿袭学习纬线和纬度的方法来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经度的有关特点。

一、认识经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地球仪上这些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大圆弧线吧,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

活动:

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经线的定义,仿照对纬线的描述,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经线的形状?

3.经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经线指示的方向?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等。

教师引导:纬线是圆的。所以,用手指沿着任意一条纬线走一圈,发现是光滑的,没有阻挡的。同样,用手指沿着任意一条经线走一圈,感觉一下。

教师引导:如果不能连贯的绕着地球走一圈,你还能说经线是圆的吗?

教师总结:因为在南北极点不连贯,所以我们说经线是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了一个大圆。

过渡:第3、4个问题,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是什么?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教师启发提问:为什么说经线指示南北呢?

教师点拨:同学们不仅理解了纬线的特点,还能迁移应用到经线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区分经纬线,了解各自特点,并体会了经纬线在图上和地球仪上的区别,知道了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那么这么多经纬线如何区分呢?这是下节课讨论的内容。

学生:活动、讨论3-5分钟,交流收获: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经线长度。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收获:

1.经线是:垂纬线、连两极。

2.意见不统一。有的说是圆,有的说半圆。

学生:体验(用手指沿着经线走不光滑,在南北极点被地轴挡一下),谈感受。

学生:不能

学生回答:

3.经线等长。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学生迁移应用:因为顺着经线走,是往南或者北走。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从赤道上经度的排列分析其特点。

呈转:通过刚才的讨论学习和练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仪上纬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接下来,我们用类似的方法来看看地球仪上经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又是怎样的。

学生:听教师讲述,思考、体会。

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注意提醒学生如何在地球仪的正确位置找到经度的数值。

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可能会存在问题,在地球仪上找不到经度,或者很盲目,因为地球仪上信息太多。)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到经度在地球仪上标注的位置(经度标在赤道上,纬度标在180度经线上)。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纬线即赤道的具体位置,回答问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