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生物蒸腾作用教学计划范文

编辑:

2016-10-31

[活动2] 观察分析。

1、针对学生大胆猜测,确定探究方向:可能是植物叶排出的水分。

2、 设计实验装置,证明:植物叶能排出水分?

师:我们校园内,树木有500多棵,看不见哪儿有水冒出?

学生:可能是水蒸气。

师:水蒸气是一种看不到的气体,怎样才能知道是水蒸气从叶子里出来呢?

学生:用塑料袋罩住植物,把塑料袋口封住。

师: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叙述理由。

动手实验,并写上一张纸条:实验用品,请勿动手等字样。将实验物品放于室外阳光照射的地方。

3、教师展示,学生观察: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

4、分析塑料袋内水珠出现的原因:懂得叶蒸发出水,是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

5、多媒体展示:学生认识叶表面的气孔情况。

6、师生共同总结过程,最后教师给出“蒸腾作用”的名称。

(评析:学生得到的知识要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只靠坐在教室里听,学生是无法对科学感兴趣的。)

[活动3]解释原因。

1、学生解释:树阴下温度低于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的原因。

2、解释“大树底下好乘凉”,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评析:学有所用,巩固学习)

[课后反思]两种活动,两种效果

一个班用两幅图引人:一幅是绿树成荫,另一幅图是干旱沙漠。教师问:你如果来到这样的地方有什么的感受?老师美其名曰:创造情景。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感受说:绿树比较清凉,沙漠干旱缺水。学生没有一个见过沙漠,只是纸上谈兵。

另一个班,由于上节课学习了风的观测,学生提到:风的温度测量的问题,由于用温度计测温度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这节课又要用温度计测温度,学生欣喜万分,老师有意安排学生树阴下温度、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的温度等温度不同。学生小组两三个,或盘腿坐在地上,或爬在地上,还有的小组将温度计插在树干里,草地上,八分钟过去了,学生汇报收集的证据:树阴下温度:29℃ 、27℃ 、31℃ ;水泥路面温度:39℃、37℃ 、36℃;阳台下的温度:32℃、33℃ 、34℃。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树阴下温度比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都低,于是产生联想,可能是由于树冠遮住光线,还有可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

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教学来看:学生所表现出的兴奋是不同:一种坐等倾听,从书本上谈感受,而后者学生个个动手,个个测量,个个观察,亲身体验各处温度不同,体验感受身边的科学。经过用温度计测量各处温度,学生印象很深,而前一个班对纸上谈兵的感受没有任何印象,因此,学生亲自做了,亲自感受,才能将印象留在学生的记忆中。逐步建构蒸腾作用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与科学素养同步发展。

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初一上册生物蒸腾作用教学计划是主要教材,本单元更多内容请大家关注【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栏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