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论语》十则》教学计划模板

编辑:

2016-08-16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6.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三、析读课文,深层体悟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问题研讨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明确:“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明确:《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对这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可以进行引导。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4.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四、课堂总结

五、写作平台:运用文中的三则作为道理论据写三个议论文的开头。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谈学习态度:三人行  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学、思

谈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  三人行  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  己所不欲

【教学反思】

上文提供的人教版初一语文论语十则教学计划模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内容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一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计划模板:第七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紫藤萝瀑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