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haiyangcms
2013-06-14
早起的时候,儿子在客厅拿了一个小面包吃。我问他:“给妈妈咬一口,可以吗?”他把面包咬在嘴里,眼睛看着我笑,然后,原本坐在我身边,还把屁股挪离我远了点,虽然没明确说不,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凑巧先生从卧室出来,我就对他说:“你看儿子我要面包他都不给。”先生就说:“儿子真乖,给爸爸吃一口。”结果儿子非常高兴地把面包递到他的嘴边,然后先生又对儿子说:“去给妈妈也吃一口。”儿子开心地把面包递到我跟前让我吃。
这件事之后,先生对我说:“不要对孩子进行负面暗示。”我点头称是,立刻想起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每次先生不在家我们吃好吃的东西,我总对儿子说:“给爸爸留。”所以现在他即使在外面吃东西如果爸爸不在身边,他也会自己说:“给爸爸留。”即使是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一说“给爸爸留”,他也会忍住不吃。
暗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身为家长,的确不可小瞧了自我言行对孩子的暗示作用。
在儿子一周岁多的时候遇到的两件事情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一件事情是儿子与一个小朋友一起抢气球,小朋友没有抢到就躲在妈妈的身后,哭着抱住妈妈的大腿不放。我赶紧去商量儿子把气球还给小弟弟,待儿子抱着气球递给小弟弟的时候,孩子还是缩在妈妈的身后哭个不停。妈妈气恼地把儿子从身后拉出来,斥责他说:你真是个胆小鬼,自己不会去抢吗?总是一副熊样。孩子哭得更凶了,我抱着儿子站在一旁真是非常尴尬。
还有一件事情是有一天我正在小区里跟在儿子身后随他走台阶、过小桥。在小区的一角,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大声哭,接着就是妈妈非常严厉的声音,“你再咬妈妈,妈妈就不要你了!”我定神看去,那是一个小女孩,正在往妈妈的怀里扑,妈妈表情严肃,用手使劲地往外推她。孩子依旧大哭不止,并继续努力扑向妈妈的怀里。
标签:家庭医生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