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5-27
问:有的家长说,“孩子就要上初中了,一点都不喜欢学习,还是对所有玩的东西感兴趣,电视里的动画片、电脑游戏、足球等,一说学习就烦,学习缺乏主动性,我们该怎么教育他?”
药方: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加以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像爱玩那样去热爱学习。
答:孩子天性是爱玩的,也是爱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他们原本分不清什么是玩,什么是学,可以说是玩中有学,学中有玩。但是,家长往往把学和玩对立起来,过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玩也是孩子的成长所必需的,结果家长的焦虑和粗暴简单的督促行为,激起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尤其是到了青春期,越是逼迫孩子去学习,孩子反而反感学习。所以,家长需要自己先摆正学和玩的关系,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加以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像爱玩那样去热爱学习。
1、给孩子机会去尽情地接触周围世界,激发孩子去观察,这是孩子学习的基础。
2、大自然吸引好奇心,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
3、在模仿中学习,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
4、不要怕危险和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5、尊重成长规律,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玩和学习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只要家长引导得好,孩子就可以玩好,也可以学好。
例如:有个孩子在2、3岁的时候家长经常带他出去玩,动物园、公园、博物馆都去了,结果发现孩子对恐龙特别感兴趣,家长就有意识地带孩子多接触恐龙的知识:玩恐龙积木、买书、杂志、VCD、主题公园、古生物馆等,带孩子边玩边讲。半年后,孩子已经对恐龙非常了解了,家长启发孩子:“后来恐龙怎么没有了呢?”又带孩子去天文馆、自然博物馆去看史前生物的进化和消亡,带孩子开始研究天文和古生物。又过了半年后,家长又启发:“恐龙在哪些地方生长和消亡的呢?”引导孩子看地图、查地图,研究地理、地形和生物的关系。又过了半年,家长又启发孩子:“恐龙灭绝后什么生物出现了?”然后给孩子买生物类的书,《十万个为什么》,《生物的奥秘》等等,给孩子讲。又过了半年,家长又启发:“生物之后什么出现了?”带孩子去古猿人博物馆,研究人类的起源、人类怎么进化的和人体的奥秘等知识。再过半年,孩子差不多5岁多了,引导孩子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带孩子去爬长城,游历古迹。6岁,引导孩子对人类历史感兴趣。他自己要求认字,记历史编年表,查历史资料,要求去游览古都、古墓和历史遗迹。他会对语文特别感兴趣,不学好语文就没法看历史书啊!现在这个孩子已经9岁了,正在自己看世界历史的书,经常给家长讲得头头是道的,还挺有自己的观点。表达能力很强,作文写得很好。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到学习上来。充分利用了书本、故事、影视、博物馆、公园和旅游,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在玩中学习。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玩小汽车,也是一样,最后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数学、物理上来。
问:有的孩子学习主动性差,放学回家不是先写作业,而是看电视,如果不使劲催促,孩子能一直看电视。写作业又特别拖拉,每天都要拖到很晚,没人盯着的话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还有的孩子为了玩还会说谎,即使家长打骂也没有效果。您说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
药方:孩子的自觉性也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答:孩子的自觉性表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屋子、洗衣服等。但是,许多孩子都不能做到这些,他们总也玩不够,既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干活,让家长感到非常头疼。
首先,孩子的主动性是一种主观动作能力,与早期训练有很大关系。有些家长没有注意孩子早期的肌肉训练,对孩子活动范围限制太多,保护太多,孩子没有机会来训练他们的肌肉和动作的灵活性,等到学习需要孩子尽快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集中、管住自己的行动时,孩子就会出现散漫和拖沓。
第二,大脑负责接受外界信息,然后整合加工,传递到各部门,指挥四肢行动,这个过程需要早期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灵活迅速的反应链。而看电视、看书、听音乐、玩电脑等室内活动都不是手——脑协调活动,所以,尽管有些孩子其他能力都很好,写作业特别费劲。有的孩子阅读没有问题,就是怕写。那么像打羽毛球、游泳、登山等活动都需要全身肌肉和大脑思维中枢、感觉器官的协调工作,和上课听讲、写作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一样的。
第三,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遵循快乐原则,如果孩子很早就体会了看电视、玩电脑特别轻松愉快,比爬山、打球还要轻松的话,他们会习惯于选择在家看电视也不出去玩,所以,家长要在早期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喜欢这样的健康运动,对学习和身体都有好处。
第四,有些活动既有益又不会造成依赖,例如从小让孩子干家务、生活自理、游泳、打球、爬山等,这些活动做多了就很累,他们不会干一天还想干,而且在运动和劳动时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运动累了以后很喜欢动脑,精力也集中。所以那些农村来的孩子从来都会自觉学习。
另一个方面,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自觉性也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过分的严厉、焦虑和限制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听话。
问:我的一个朋友说,她的孩子学习没有计划性,即使逼着他做计划,也不按计划执行。学习凭兴趣,热情来了,拼命学习几天,晚上熬到一两点,然后感觉累了又玩几天。成绩也不稳定。如果家长不盯紧了,他就会非常自由散漫。我比较爱唠叨,忍不住为孩子做事情,提醒他这个那个的。而他爸爸则大撒把,什么都不上心,平时不怎么管孩子,考试不好了就跟孩子急,孩子也不听他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请帮帮我们!
药方:孩子不知道艰苦和劳累的滋味是不可能产生需要的。
答:孩子到了13、14岁,他们要解决的人生命题是:“我将向何处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到了25岁要解决的人生命题是:“我是谁?”因此,孩子在青春期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初步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如果家长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没有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有什么追求和目标。如果家长自己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和目标,也不能给孩子什么好的榜样。如果家长只让孩子埋头学习,从不给孩子机会去抬头看路,孩子也容易想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
人有了需要才产生目标和理想,怎样让孩子产生需要呢?心理学家发现,人的需要是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产生高级需要。
学习是为什么?为了虚荣心?为了讨父母欢心?为了获得别人认可?为了找个好工作?在贫困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很容易就明白,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经常需要劳动、挨过饿、受过累的孩子也很容易明白,学习能让人过更轻松的生活。所以,家长从小对待孩子不要过度满足物质需要,要适当地剥夺一些。孩子不知道艰苦和劳累的滋味是不可能产生需要的。家长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鼓励、理解和支持,而物质上的不满足促使孩子产生需要。
每当孩子取得好的或是不好的成绩,家长都不要过于高兴和不满,因为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途径,不是为家长而学习。例如,孩子放学后先做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先做作业或是先做家务,都是对孩子有利的,将来的人生也是如此选择,不学习就劳动。如果他们选择了玩,家长也跟着玩,饿了怎么办,只能大家一起做饭、劳动,下次孩子就知道该做什么了。玩就意味着挨饿,这个道理不是讲的,是要孩子体验出来的。
人的最高需要是实现自己所有的潜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只有对他人有价值,社会才赋予他价值。要让孩子体会这一点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价值,对于孩子的发现、发明、进步、对问题的认识都要表示欣赏,尤其是独到之处要懂得鼓励他们,不要打击他们。如果家长看别的孩子学什么,也让孩子去学习并不擅长的事,孩子不喜欢,也不可能有成就,更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孩子没有自己的理想和快乐,活得特别累。而有的家长自己活得很成功,没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和引导,孩子茫然而散漫,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除了家长的榜样以外,还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成功人士,例如听科学家的演讲,孩子也会因为佩服而愿意成为那样的人。
另外做慈善事业、义工、志愿者等,让孩子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产生人生的价值感。旅行和不同生活的体验,让孩子开阔眼界和胸怀,产生远大的理想。这些都是家长可以尝试的。
推荐链接:家长需要知道的两个定律
标签:青春期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