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7-05-12
(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本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除高大山地及北疆西部的伊犁、塔城等地区外,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北疆地区因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普遍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新疆东部,甘肃西部不足30毫米,若羌一带约20毫米。年降水日数13天左右。哈密北部的淖毛湖戈壁,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近2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6.3毫米,最少的一年仅0.5毫米。年降水日数不足10天。其南部觉罗塔格,甚至终年难见滴雨,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
山地的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向的影响很大。最大降水带,阿尔泰山南坡在2000米左右,天山北坡在2000—2500米之间,如小渠子站(2160米)年降水量为573毫米。到一定高度后降水量又趋减少,天山云雾站(3539米)降水量为433.8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区内差异也较大。河西走廊、新疆东部一带均以7、8月多雨,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准噶尔与塔里木盆地西部,夏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而伊犁、塔城地区,以春季降水最多。
降雪主要集中在12—2月。北疆积雪一般有五个月。稳定的积雪不仅有利于冬小麦越冬,而且对于增加土壤水分和防止春旱有重要的作用。
西北地区降水既少,而又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因而相对湿度很小,大部地区在60%以下,南疆、阿拉善地区约为45%。特别是在夏季,在高温、多风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小于30%,此时常出现干热风。干热风的出现,或由于沙漠干热气流的影响,或由于焚风造成,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均可发生这种现象。
(四)春季多大风
当春季下层空气剧烈增温时,空气层结不稳定,风速增大,常有8级以上大风。特别是山谷隘口处,风力更大,如阿拉山口、老风口、达坂城、七角井等地,都是著名的风口。阿拉山口平均全年有155天出现大风,达坂城有128天。有时还有沙暴伴生,1993年5月5日甘肃、内蒙古、新疆发生巨大尘暴,金昌市5日下午平均风力7—8级,瞬间最大风力11级,风速最高达32m/s。对群众生命、交通、农牧业都带来很大危害。但是,这些风口,风力强而稳定,可用于发电。
二、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结构
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为准噶尔盆地。天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为塔里木盆地。北山山地以北为阿拉善高平原。北山与祁连山之间为河西走廊。这种山地与盆地的相间分布,构成了本地区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北部的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部分最高,山峰一般在3200—3500米之间,友谊峰高达4374米。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宽度也逐渐变窄。西北段降水较多,向东南降水逐渐减少。中山带有茂密的森林带。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多循南偏西方向下注到山前平原。第四纪中期,阿尔泰山前发生西北-东南方向断裂,额尔齐斯河受断裂带控制,折向西北流,山地物质不能被携带到准噶尔盆地。因而对平原塑造的作用不大。
天山山地由许多平行的断块山组成。中间夹有众多的山间盆地、谷地。山体宽约250—350千米,海拔一般超过4000米,但在汗腾格里峰、托木尔峰和伊林哈比尔尕(玛纳斯河河源一带)等山结,山地大多高达5500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高7435.3米。天山的西段(大致在东经88°以西),山势峻拔,山地冰川发育。天山东段除博格达山较高外,一般山势较低。由于天山山体巨大,其东西段、南北坡都有明显的差异,山地不同高度、不同坡向的地貌作用不同,影响到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也不一致。
除上述高大的山地以外,还有准噶尔西部山地、麻扎塔格、北塔山、马鬃山、北山、雅布赖山等山地耸立在盆地的边缘或盆地之中。这些块状隆起的中山或低山,高度大都不超过2500米,多属石质荒漠性山地,以干燥剥蚀作用为主,对周围平原供给的物质较少。
荒漠盆地边缘的高山不仅是盆地中地表堆积物的供应源地,而且它们的排列形式,对气流的运行和气候形成有很大影响。高山对气流有明显的屏障作用,这在天山的南北两侧表现得最为明显。天山北坡为迎风坡,由于地形阻滞,常形成静止锋,降水较多,冬季在山前常有冷空气聚积,山地常出现逆温现象,有利于山区冬季牧场的利用。天山南坡为背风侧,降水稀少,山体中部森林带不明显。山坡物理风化强烈。北来的冷空气通常需要绕过天山才能进入塔里木盆地,由于冷空气变性,气温增高,使大气干旱程度增强,甚至出现旱风。乌鲁木齐的东南风、伊犁河谷的东风多具有焚风效应。
西北地区各盆地,其地表结构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呈明显的带状排列:
1.山前倾斜平原:西北地区山地的周围,由于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山麓冲积-洪积扇。众多的扇形地相互毗连而形成山前倾斜平原。一般而言,河流的水量愈大,则山前平原的宽度也愈大。
冲积扇上部的组成物质以砾质为主,夹有粗沙,透水性强。加以河床深切,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在数十米以下。地表干旱,土层瘠薄,仅有稀疏的荒漠植被,目前很少利用。少数地区采用引洪放淤的方法,增厚土层,并增加地面覆盖,防止土壤侵蚀,逐步发展农牧业。
标签:地理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