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19
那如何来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呢?我会让学生课前自己试着先画好。因为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过气温曲线图怎么画,这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教师再一次演示如何看表格资料并如何绘制出当月的降水量柱。教师演示完毕,让学生组内成员进行交换互查,如果某个组员的图出现错误,组员间必须帮助纠错和教学。这里让学生都动起来,也能最大程度的发现学生错误和纠正错误。(PPT21)
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后,如何来判读呢?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是按照课本活动题来给学生分析,学生能够初步的从柱子的长短对比出多少后,进而让学生看图选择相对应的降水变化类型。学生也许答对了。但他们可能是用排除法得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会看图了。我这么说,是源于对两道题目的反思。(PPT22、23)
第一道是我出的某次望中期中考试题。原本通过排除法便能得出答案的简单题目,结果却出乎意料。很多学生并不是选择A而是选B。事后我对一些同学进行了询问,结果他们说,老师,季风气候的降水柱子是很长的呀。所以不知道选哪个好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学生看降水多少是看降水柱长短,忽视数值,不懂数值的含义。
第二道题是2011年东莞中考题。当年这道题的正确率是很低的。原因是学生学生看图惯性思维,看到甲地7、8月多月就是夏季多雨。(PPT24)
我意识到,要突破这个难点,应该全方位地跟学生分析纵轴横轴表示的含义。要跟学生分清季节,强调南北半球是相反的。学生有惯性思维可以理解,老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不断地强化纠正。跟学生说明,月降水量多于100mm是多雨,50mm左右是湿润,30mm以下是少雨。如果没有讲明,我把旁边的降水量全部去掉一个0,变成5,10,15,学生就会还是以为这是夏季多雨。最后再看是全年型还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型。我相信这样可以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PPT25)
当学生掌握了技巧,再来判断这五种降水季节变化类型,那就是水到渠成了。再引导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看出这五个地方的降水总量的不同,进而引出降水的空间分布。(PPT26)
复习提问表示气温分布常用什么图,进行一个知识迁移。学生答出等降水量线图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看等降水量线图,这是为学生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打好基础。(PPT27)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要求盖上课本,得出来的结论必须有依有据,我会出示一幅与课本不同的图片。正如教研员李老师前些天所说,他不主张学生看课本直接从课本找答案结论,学生不是真会。在这里我会先告诉他们:等会我会点三个同学上来当小老师来演示。初中生爱面子,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更认真地参与合作探究。(PPT28)
接下来请三个学生分别上台当小老师,指着地图总结规律。同伴教学会更加地吸引同学认真听。在他们总结完后,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时候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去思考。学生明白了原因,自然不用去死记硬背。然而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学生讲不清,老师可以调下他们胃口:这个在下学期学了季风就会明白。那我会出示东岸水乡望牛墩、西岸阿拉伯两张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学生有了生活印象,这个规律也不用死记。(PPT29、30)
在水平方向上降水有差异,实际上在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也有差异。这里给学生展示地形雨的形成。我把第四节才学的地形雨放到这里来讲,一个是为雨极的形成做铺垫,另一个是这样降水的分布规律才比较完整。(PPT31)
再一次通过表格对比,总结降水分布规律,以加强印象。(PPT32)
完成降水分布的规律,这里就要解决一开始的问题了。这样首尾呼应,学生能够学以致用。(PPT33)
那世界降水最多和最少在哪里呢?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对雨极的降水量无概念,老师把它转化为26米,描述成8层楼高,学生感到十分惊讶。并说明是由地形雨造成的。(PPT34)
新课学习完毕,我会在黑板上边板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板书出来。这是我的板书设计。(PPT35)
再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本课重难点。(PPT)
学生期待老师多讲下人工降雨的内容,我会在最后给他们做一个拓展延伸。让他们知道知识和科技都是为了我们人类服务,但是,一定是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以此升华本课的教学价值。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推荐:
标签:地理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